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参加十七大,会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20日傍晚,我走进了铁凝代表的房间。
三句话不离本行,相互认识后,话题就落到了文化上。
铁凝说,这次开十七大,感触最深的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阐述。在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有2000多字,分量很重。
文化与人的关系在你的理解中是什么?我问。
她想了一下,说道,文化对于人的生活,不是柴米油盐醋那种生计的必须,它是潜移默化的,对人更多的是渗透,是绵密,缓慢,长久。如果打一个比方,经济是酒,文化就是茶。茶应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吧。她微笑了。
她说,曾见过一个5岁的小孩子在异国他乡唱祖国的国歌,这就是文化的渗透。祖国的意识在一个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再者,优秀的文化也是连接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桥梁。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红楼梦》……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还有,文化是人的灵魂的灯塔,常听说有即将离开人世的人身边放着某个作家的作品,但没听说哪个生命临终的人在感悟人生时,身边摆一个钱包。
她十分欣喜,在中国经济飞猛发展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七大报告非常及时适时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一个空前高的位置,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文化繁荣创造了最大的平台。
那么,在以利润为动力的市场经济下,文化发展会不会走入一种快餐和肤浅?这是我的忧虑。
铁凝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说,就说一个作家创作作品吧,市场永远要求出手快的,而精品一定是要出手慢的,真正的优秀作品没有办法抄近道。同样,文化建设是不能速成的,需要积累,不能急功近利。
铁凝欢笑的眼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心灵已经张开了翅膀……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