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涛 通讯员 孙斌华) 国庆节后刚上班,湖州一家位于南太湖边上的企业来到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办理贷款手续,不料却吃了“闭门羹”。企业被告知:因其环保尚未达标,已被该行列入贷款压缩之列。
这是湖州市新推行“绿色信贷”中发生的一幕。
依据央行、中国银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意见,湖州银监分局给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划定了一条授信“红线”:对于涉污企业,在未取得环评合格证书、排污许可证前,一律不得授信。为此,湖州市各银行业机构主动把好信贷“闸门”,将环保达标作为贷款审批的基本原则之一,对限期未能实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采取信贷收缩或退出策略,并将腾出的信贷资金优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环保建设项目。
目前,当地各银行在对涉污企业贷款进行分类排队的基础上,已开始实施行业授信限额管理。工行湖州分行对贷款企业逐一进行检查,根据治污实际情况,制定了贷款压缩、退出计划。到7月底,该行已有24家涉污企业退出贷款行列,涉及贷款金额1.8亿元;交通银行湖州分行则对新增贷款实施“三色分级”制度,用绿色代表信贷投向支持类、黄色代表信贷投向审慎类、红色代表信贷投向限制和禁止类,高污染行业被列入红色等级,原则上不再授信。
湖州银行业还加强了贷后监控。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增加了涉污行业新增授信审查这道环节,在取得环评文书的基础上,由风险管理部门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进一步审查确认;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在15天内进行贷后跟踪检查,若发现企业存在环保未达标现象或其他环保方面的问题,将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提前收回贷款。
此外,银监部门还与当地环保部门加强协作,同步掌握治污信息。湖州银监分局对该市被列入2007年省控重点废水污染源名录的28个企业和项目逐一进行排查,共涉及银行贷款15.7亿元。对其中直接向太湖排污的企业,由贷款银行及时向其发出警示,督促其限期整改,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坚决收回贷款。截至7月末,湖州市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已有35家环保不达标企业退出贷款行列,涉及贷款金额2.14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