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0月19日讯 (记者 刘慧 实习生 杨叶) “建议中国民间艺术今后少评大师,应该重点加强对乡土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人是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所在。”今天下午,来杭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艺人节上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
冯骥才坦言,眼下各级民间组织抢着争着评大师,大师的帽子满天飞,已演变成了一种商业招牌,这对民间文化的传承相当不利。所谓的大师有时候就成了市场炒作的热点和卖点,我们应该小心这些打着“时尚”幌子的商业陷阱。
当前进一步振兴民间艺术,缺乏的是更多有绝活的普通乡土艺人而不光是大师。冯骥才呼吁要把传承人当作民间文化本身一样爱护起来,依靠地域的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乡土教育。比如各地中小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应结合当地的民俗,开设剪纸、年画、皮影等手工艺系列乡土课程,从中可以培养出更多传承人。
冯骥才提倡浙江的美术院校以及工艺美术研究者应该着力寻找民间艺术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不能单靠民间艺人“摸着石头过河”。“传统艺术与市场是有一定距离的,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只有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有生命力。”冯骥才建议民间艺术研究者们应该把自己的课桌搬进田野,本着对民间文化强烈的责任感,帮助民间艺人翻过文化转型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