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再去接近一些常常出现在讲座上的熟面孔。
“心雨”这个网名很温柔,在其背后的却是一位担任工程师的小伙子。他说,他变成听讲座的热衷者,最初是被同学叫去的。刚开始同学发短信给他,但没留名,他还以为是什么虚假信息呢。知道是同学叫的,才去了。结果去了一次就喜欢上了那个氛围。
他记得在讲座上见到周大风老师,早在学校的音乐课本上就唱过《采茶舞曲》,没想到这才见到本人。周老师知识渊博,说话风趣,有不少传奇的经历,尽管“心雨”对音乐只是一知半解,但也发现那天收获良多。
“自由心”在政府机关做公务员。她印象最深的是讲素食的那一次。本来,她就偏爱吃素,听了讲座,才知道基本吃素不仅环保,更对自身健康有益,还学到很多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得,往往要比读书什么的更轻松,更自然。比如,那次股票讲座就很实在。资深的电台股票节目主持人梁老师如果用很多专业术语砸下来,作为一个股市菜鸟,如我,肯定当场晕菜。但他讲的却是大猩猩喝酒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得出“众人皆睡我独醒不能在股市赚钱”的结论,也很发人深省。
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编导王淼淼也是热心的听众,她觉得,去听这些讲座,倒不那么刻意地要得到什么立即能有用的知识。许多话题和她的工作完全不搭界的,就是去随便聊聊,放松之余,再充实一下。网站编辑筱兰则把自己的动机归结为年轻人的“好奇”。
相比之下,“久阳居士”代表了更加严肃的一部分听众。他是听众席上特别活跃的人物,常常在互动时间和主讲人认真地切磋一些问题,还会在网络上和大家分享他的心得。在采访中,他不时提到一些具体的讲座内容,无论是关于股市波澜,还是媒体运作,他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悠悠回忆了角膜劝捐员朱强荣来讲的那一次。那次的地点选在了温馨浪漫的“庭院咖啡”。坐在风景秀美的河畔,看街市上匆忙的车水马龙,喝着纯正的咖啡,跟随朱老师驰骋在爱的国度里,聆听他来自内心的最原始、最直接的爱心诠释,是他很难忘记的一次体验。
朱老师平静地讲述劝捐十年间发生的爱心故事,他将自己比喻成一个痛苦矛盾体。“当我看到有一个人即将死去的时候,其实我是难过的。可当我想到另一个盲人又有机会重见光明的时候,我又是高兴的。”
那次的现场气氛很活跃,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朱老师也显得激动,很多次,他都一跃而起,亲自重现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感人场面。很多次泪水在他的眼眶里微微波动,“如果说我这算做了一件好事,那么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便是我做的第二件好事。对此,我累并快乐着。”
悠悠说,现在,如果一周没有去参加类似的讲座或者沙龙,不免会觉得若有所失。周末去听讲座,俨然已成为我们这座正在孜孜追求生活品质的城市里的又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