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品牌周刊
3  
PDF 版
· 全力打造“品牌强市” 助推温州“三次跨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力打造“品牌强市” 助推温州“三次跨越”
● 冯 凯 蔡小龙
● 冯 凯 蔡小龙
  全力打造“品牌强市”

  助推温州“三次跨越”

  ● 冯 凯 蔡小龙

  品牌是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地方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财富、品质与文化的集中体现。从1994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二次创业”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把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树形象,以品牌增实力,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06年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6枚,中国名牌产品7个。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2枚、中国名牌产品38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国家免检产品136个,获得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33个,有13家企业经国家工商总局“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公示,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

  品牌战略的决策者、品牌规划的制定者、品牌建设的推动者和引路人

  政府篇: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发展路子。这条路子,是温州吸取教训、重塑形象、打造品牌的奋勇崛起之路,是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孜孜探求之路,也是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

  温州市委领导对笔者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品牌,品牌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我们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去贏得声誉,贏得市场,贏得竞争力,使温州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

  温州市有关领导告诉笔者:“从质量立市到品牌立市,温州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走过的是一条市场规范化、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和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从质量立市到品牌强市,温州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温州的发展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它是几代温州人经过艰苦创业,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路子得来的。纵观近年来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卧薪尝胆”和“凤凰涅槃”这两个词或许是最恰切的概括。因为唯有这两个词,才能让人体味出温州的发展历程。

  从1994年开始,温州市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立市”、“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品牌温州”建设活动,至今已有13个年头,期间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1994年开始,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二次创业”,召开全市万人大会,提出实施“质量立市”战略,颁布了《质量立市实施办法》,实施“358质量系统工程”,即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阶段性努力,使温州产品的质量逐步赶上或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00年底,温州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全部“摘帽”。

  第二阶段从1996年开始,温州市提出“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方针,引导企业走名牌兴业道路。在基本完成“358质量系统工程”任务的情况下,制定出台了《温州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和《温州市名牌兴业实施意见》,确立了新的质量振兴目标和名牌争创计划,把“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活动向纵深推进。

  第三阶段从2002年开始,温州市委、市政府又赋予“质量立市”更深、更广、更高的内涵,提出要打造“信用温州”。温州市人大还专门做出决定,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温州诚信日”,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企业守信为核心,融观念、制度、机构等为一体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第四阶段从2004年至今,主要围绕打造“品牌温州”战略,全力争创产业品牌、城市形象品牌、政府服务品牌和温州人品牌。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广大企业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与技术合作,努力向国际性品牌进军。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得到了大幅度增长,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已名列前茅。为强力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温州把招商引资作为2005年的“一号工程”,并开始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品牌发展目标,就是奋斗3年,争取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40个以上。到今年上半年,这一目标已经超额完成。此外,温州市实施积极的品牌激励政策和经费保障制度。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管理奖”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分别用于“温州名牌产品”和“温州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确保品牌评价工作不向企业收费。

  “品牌温州”,使温州产品声名远扬,温州企业走向世界

  一是扶上正轨。1994年以来,温州市政府用重典、出重拳,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集中整治乐清低压电器、瑞安机械压力机等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全市各有关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7万多件,涉案货值20多亿元,并严惩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同时,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制度,促进企业提升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是扶大扶强。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温州市政府又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快科技进步,鼓励制度创新,通过强强联合、民外合作、上市扩张、虚拟经营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温州产生了正泰、德力西、华峰等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与此同时,针对温州原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特点,全市重点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群体优势,发挥名牌企业的龙头作用,形成了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3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温州制造”的区域品牌已经逐渐打响。

  三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创出一大批国家级名牌的基础上,温州市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强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和品牌合作,走国际化道路,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口号,吹响了“向世界进军”的号角。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的身影在瓯越大地频频出现,温州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如正泰集团与通用公司合作,打造国际性电气制造基地;奥康与世界鞋业巨头意大利GEOX公司全面合作,联手打造国际品牌生产基地;“可口可乐”、“百安居”、“易初莲花”纷纷落户温州,康奈集团进军俄罗斯远东地区等等。

  温州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力地支撑了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2006年,温州市国民生产总值1838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3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8.9%。

  现在的温州,已成为讲信用、重质量的品牌大市。一大批“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实力强的知名企业迅速崛起,一大批“国”字号产业基地落户温州,初步形成了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营造了全社会“创品牌、争品牌、助品牌”的良好氛围。据温州市工商局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今年新增无区域集团19家,全市无区域集团累计已达192家。

  描绘“品牌强市”战略的宏伟蓝图,助推温州“第三次跨越”

  展望篇:

  温州市工商局分管商标广告监管工作的副局长高金纯在《推进温州品牌强市战略建设的思考》的调研文章中指出:“品牌强市”是实施温州“第三次跨越”的重要内容。实现温州经济社会的“第三次跨越”,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努力实施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的新跨越。

  今年3月召开的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努力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创业城市向创新城市跨越、平安城市向和谐城市跨越。并明确要把深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实现由“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跨越作为建设现代经济强市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5年的努力,再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5~10个,并力争培育2~3个中国世界名牌,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下一步,温州市工商局将积极履行商标监管职能,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全力打造“品牌强市”,为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明确“品牌战略”发展目标。按照《温州市“十一五”商标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温州市工商系统将以商标品牌为龙头,整合创牌平台,完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温州品牌创建机制、认定机制、拓展利用机制、保护机制及品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机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温州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打造一大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品牌,并拥有一定数量的能冲刺世界品牌的温州产品国际品牌。创立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国驰名商标;发展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浙江省著名商标;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温州市知名商标。

  进一步落实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各项措施。推进商标资产运作,对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的价值,经合法的评估,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再作为股资进行投资;积极帮助品牌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加快境内外上市融资;帮助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按国家规定债券融资。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和控制市场作用,使温州品牌在全市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行业及块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成为这些产业和行业块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形成以品牌为纽带,推动全市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提升全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创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经济模式,助推温州的三次跨越。

  “品牌既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个城市的‘金名片’。一个城市的知名品牌,就是这个城市形象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这个城市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坚持将品牌战略进行到底,提升城市功能和国际影响力,使温州成为一个‘品牌强市’。”温州市委领导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今后温州“品牌强市”战略的宏伟蓝图。    

  编者按

  一提到温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其与“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国家级“金名片”挂起钩来。多年来,温州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品牌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温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的诚信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温州究竟有怎样的“成功秘籍”?温州的品牌建设是如何走过一段艰难而曲折历程的?温州的品牌建设下一步的走向又是如何?本版将从政府、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等角度,详细介绍温州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实现“三次跨越”的经验做法。

  品牌的培育者、宣传者、铺路者、守护者,是品牌建设的生力军

  工商篇:

  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打响“温州制造”牌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温州市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在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温州市以商标品牌为龙头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作为温州市工商局的上级领导机关,浙江省工商局的领导历来十分关心和支持温州的发展。在今年4月召开的“温州民营企业高峰论坛”上,省工商局主要领导指出,温州民营企业要在新形势下和谐生存,温州人经济要实现反哺温州经济,温州经济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就必须要强基补钙,立足本土经济,把胜地变热土。他在会上宣布了省工商局为支持温州“第三次跨越”量身打造的12条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提升温州八大传统行业品牌基地建设;放宽准入门槛,积极支持温州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温州无形资产积累和集聚,在温州设立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品牌入驻温州;放宽和授权温州,支持外商企业的登陆,把外商企业的登陆授权一直放到温州市,然后由温州市延伸到各个县;加强温州品牌和在温品牌的一体化保护。

  在近日召开的温州市工商局 “品牌建设与三次跨越专题研讨会”上,笔者访问了该局主要领导。他用富有激情的语气告诉笔者:“作为温州产业品牌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温州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品牌建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致力于品牌培育,做品牌提升的推进者;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做营造品牌建设氛围的影响者;建立健全品牌梯度培育机制,做品牌提升的铺路者;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做品牌发展的守护者。”

  加强宣传,增强企业的创牌意识。近年来,温州市工商局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商标注册,鼓励企业商标国际注册。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和举办品牌知识讲座、品牌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意识。并先后邀请我国著名品牌专家来温讲课,提高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传递品牌知识,推广品牌经验,增强品牌意识,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活动,在全市形成了企业争创品牌的热潮。今年4月,在市工商局的指导下,成立了温州市品牌协会。协会还牵头组织举办了“品牌与企业价值”论坛,承办品牌建设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培育,积极鼓励企业创立品牌。温州市工商局修订了温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的基本条件、工作程序和跟踪管理办法,并将品牌创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汇集成《商标手册》印发给广大企业。开通了温州市知名商标网上申报通道,为广大企业提供方便。建立了包括255家企业的“三名”商标培育库和420人的企业商标管理人才库,实施品牌分类梯队培育。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今年1~8月,全市共注册农产品商标175个,比上年同期增长338%。鼓励农产品商标争创驰名商标,永嘉“乌牛早”茶叶商标经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大力推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报注册。全市有9个申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受理。2006年,文成哼哈食品品牌被省局列入全省十大农产品品牌表彰。市工商局还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品牌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获得温州市知名商标等品牌的企业进行跟踪动态管理,强化品牌评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品牌的声誉与价值。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违规问题的,按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取消其温州市知名商标等品牌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此外,温州市工商局还认真做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浙江省知名商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和温州市知名商品(服务)的申报认定及评选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经国家工商总局公示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家,浙江省级(AAA)“守合同重信用”97家,温州市级(AA)“守合同重信用”292家;浙江省知名商号74个;第七届浙江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共23家,温州市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共74家;首届温州市知名商品(服务)44个。

  强化保护,切实加大打假护牌力度。温州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加强品牌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把温州品牌和国内、国际品牌及知名商标企业列入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的重点,列入重点保护的品牌名录。全系统进一步健全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市城乡各地设立消费投诉维权监督站点600多个,开辟了“红盾网”投诉信箱,面向全社会接受商标侵权案件的投诉。在原有打假维权网络的基础上,今年4月成立温州市品牌协会。通过协会活动,帮助知名商品企业开展全国性的维权活动,开展维权交流,打击侵权行为。2006年至今,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390件,入库罚没款5575万元。各地工商部门还积极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品牌保护,如永嘉“郑九万”商标遭抢注,市县两级工商部门主动应对,帮助当地政府取回了商标专用权。

  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防止品牌侵权现象。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注册登记职能优势,整合各部门的品牌资源,在市场主体准入系统内建立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等品牌资源数据库,建立全市统一、规范、有序的品牌名录数据平台,启动统一、协调、灵敏、有序的护牌机制,切实保护全市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号等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杜绝傍名牌现象的发生。

  发掘资源,完善品牌建设的载体。全市各专业化生产集中、块状经济发达的区域,以商标品牌建设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建立专业商标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基地。经过各地工商部门的不懈努力,目前温州全市有省级专业品牌基地7个,分别是鹿城鞋业、龙湾制笔、龙湾水暖洁具、永嘉泵阀、乐清低压电器、瑞安汽摩配、瑞安胶鞋等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同时加强对品牌基地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对符合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条件的,积极帮助申报。市工商局在温州红盾网上开设了闲置商标交易平台,促进商标转让、盘活商标。现上网交易的商标有118个。

  品牌温州 数据说话

  品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产业的基石,是城市的精华。多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品牌建设的累累硕果,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拥有知名品牌最多的地级城市之一。几组有关品牌建设成效的数据,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1.“三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温州市知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商标75791件。其中,驰名商标62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全市163件,温州市知名商标315件。

  2.中国名牌产品:38个。

  3.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33个。

  4.“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目前,全市经国家工商总局公示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家;省级(AAA)“守合同重信用”97家;市级(AA)“守合同重信用”292家。

  5.浙江省知名商号:目前,全市已有74个。

  6.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目前,全市已有7个。

  7.星级市场:目前,全市已有75个。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0家,二星级36家,一星级17家。

  8.温州市知名商品(服务):44个。

  9.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温州市第七届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共23家;温州市第七届市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共74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品牌周刊 00016 全力打造“品牌强市” 助推温州“三次跨越” ● 冯 凯 蔡小龙 2007-10-17 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3;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6;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7;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8;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9;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1;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1;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2;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09;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0;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12;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9;浙江日报000162007-10-1700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