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爷爷奶奶们的
运动会开赛了
· 玻璃雕“中国奥运冠军壁”面世
· 世界夏季特奥会在沪闭幕
· 杭州特奥家庭游上海
· 我们在一起共享生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特奥家庭游上海
本报记者 毛珺 通讯员 杨云飞
  10月9日上午7时40分,杭州姑娘周黎,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坐上杭州到上海的火车,开始了他们的特奥之旅。2007年世界第十二届特殊奥运会10月1日开始在上海举行,周黎一家此行,是受上海世界特奥会执委会邀请,作为杭州特困特奥家庭的唯一代表,参加“特奥e家”——融合之旅活动,他们于昨晚出席了特奥会闭幕式。这样的特殊待遇,除了周黎一家,全国还有11个特奥接待城市的11个家庭享有。

  从小就是运动好手

  看到眼前这个清秀略显瘦削的女孩,很难把她和“运动员”这三个字连在一块。但她确实是运动员,还是一个能在全国特奥会上拿奖牌的运动员,她就是今年11岁的杭州姑娘,特奥运动员周黎。在2006年8月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上,她拿了硬地滚球项目的铜牌。同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海邀请赛上,她又夺得立定跳远项目的银奖。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小周黎就开始显示出非凡的体育天分。在周黎就读的杭州市紫荆花学校,校长葛瑛发现,每年参加各级运动会的运动员名单上几乎都有周黎的名字。从杭州市一级,到浙江省一级,再到全国的特奥会比赛,今年仅11岁的周黎参加了多少次比赛,拿了多少次奖,数也数不清。    

  孩子,不吃苦哪有甜

  周黎在体育上的“天分”,和爸爸妈妈的尽心支持不无关系。杭州市紫荆花学校的体育老师李勇至今记得,每次参加比赛,周黎的爸爸、妈妈总会亲自把女儿送到赛场,临走时还念念不忘地鼓励孩子。

  2006年参加哈尔滨全国第四届特奥会前,周黎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硬地滚球项目集训,每天下午下课后,周黎都要坐上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往训练场地,周六、周日也照常训练。也许是那段时间训练真的很苦,本来一点不娇气的周黎每次回家都皱着眉头,吵着闹着说脚酸,要退出比赛。“孩子,不吃苦哪有甜”,妈妈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让原本闹腾的小周黎马上安静下来。第二天,小周黎又起早参加训练。

  这一家子感染所有人

  一提起周黎,她家所在的杭州市翠苑街道黄姑山社区的居民们都说,那一家子,可热心可乐观了。

  其实周黎的家境并不好。妈妈李红梅因病无法正常工作,6年前就病退在家,至今还在吃药,做定期治疗。爸爸周炎法是一个普通的司机,6年前因公司解散下岗后,接连换了好几个工作,最近才在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临时工的职位。一家三口生活全靠周爸爸一人的收入,经济拮据。

  但物质上的困难并没有让这一家子就此沉寂,歌声笑声常常飘出窗外。妈妈李红梅除了照顾周黎,还义务当起了社区退管人员的小组长,平时社区退休老人有个什么不方便,领工资,跑腿买东西,陪老人聊天,只要有需要,李红梅总是主动上门帮忙。“她还是我们社区里有名的歌手,这两年的邻居节晚会她都上台表演。”黄姑山社区主任姜伟介绍。

  远在上海的“特奥e家”——融合之旅活动工作人员蔡宇峰谈起周黎一家,马上有了记忆:10月9日晚上,活动举办方在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活动,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2个特奥特困家庭、特奥会创办人尤妮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及特奥会主席等都出席了。活动上做了一个小游戏,要求12个家庭的孩子,到台上的全国地图中找出自己的家乡,并在家乡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周黎是第一个冲到台上,找出自己家乡的孩子。“那一家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一直是乐呵呵的,脸上笑容灿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体育新闻 00016 杭州特奥家庭游上海 本报记者 毛珺 通讯员 杨云飞 2007-10-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710045B791[B1-李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