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归去来兮: 艺魂荣归 大师回家
· 北京人艺再次挑战莎剧
· 《高手》拍民间
· 艺术大师助阵北京2008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归去来兮: 艺魂荣归 大师回家
■本报记者 刘 慧 谭伟东
  《吴兴赋卷》、《吴兴清远图卷》、《水村图卷》,这些让湖州的山水闻达于世人的杰作,此时此刻在家乡的殿堂中默默地诉说着赵孟頫的故乡情愫,《秋郊饮马图卷》、《红衣西域僧图》、《洛神赋卷》……一件件耳熟能详的旷世墨宝,如此近距离地面对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朝圣者。

  9月28日,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的39件稀世珍品首次走出深宫宅院,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故乡,齐聚《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

  一次跨越700年的

  亲密接触

  金秋十月,太湖南岸向以山水清远、人文和谐著称的湖州,在与往年一样的游潮涌动中,这个国庆长假最独特的景观竟是位于仁皇山新区的市博物馆:展馆红色的“回”字形大门下游动着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参观者,广场上塞满了全国不下十几省市和浙江各市县牌照的小车,外围马路上进进出出的也多是这样的车队,这在湖州这样一座江南小城、尤其对于湖州博物馆这样一座在全国并不太知名的博物馆,这样的场景可以用“罕见”来形容。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奔着一个目标:“去湖州——到博物馆看《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

  在这支“朝圣”的队伍中有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中国港、澳、台的同好,澳门艺术馆馆长陈浩星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美术馆的研究员们自费赶来湖州;日本大学的学者荒井雄三一连在展厅中呆了3天,几乎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依依不舍离开展厅的观众;醉心于中国书画文化的英国人威廉·韩也连续看了两次,来自全国各地这样的虔诚者络绎不绝。

  薛永年、王连起、单国强、单国霖、童中焘、朱颖人、钱大礼……许多著名教授、画家接踵而至,连一向以好客著称的湖州人也自叹招呼不到了,以往一个知名画家去某地时追随者前呼后拥的架势全没了踪影,大家的心思全在一代大师的翰墨世界里了。著名画家吴山明说:“我在大学刚毕业时在南京的博物馆内临摹过赵孟頫的真迹,后来也难得见了几幅珍品,今天一下子看了这么多的真迹,真是难以想像。”83岁高龄的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赵延年,这位很少出门“轧闹猛”的大家于10月1日上午就迫不及待地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故乡的博物馆拄杖细读,累了就坐在女儿专门准备的小折椅上与同行者分享感受。

  中国美院的留学生成了学生中的先行者,数十名不同肤色的青年学子在展厅中默默享用着这场中华书画文化的盛宴。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的美术院校、中国美院……周边城市的艺院学生们也早早预约了朝圣的行程。浙江、江苏各地的书画和收藏爱好者干脆拉起了自驾游车队,有的带着干粮、矿泉水在展厅里一泡就是一整天。

  国内收藏赵氏真迹最多的北京故宫书画部的几位同仁利用休假来到了大师故里,他们中一位叫秦明的青年学者说:“尽管我们天天守着大师珍品,也难得有此鸿福一一细读。”杭州灵隐寺的方丈光泉大师看了一上午的展览,还不够,下午又在展厅里细细品读了四五个小时,陪同者直呼佛家弟子的站功、眼功了得。

  “湖州人真有福分”,“感谢湖州人做了件大好事”,这是记者在展厅内外听到最多的两句话。

  近水楼台先得月,本地市民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一会儿是骄傲的向导,一会儿是虔诚的学生,尽情地与客人们一同分享高雅艺术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尽管出于文物安全及参观安全的考虑,主办方实施了许多控制观众流量的举措,但开展至今观众量仍有三万多人。其中来自英、美、日、韩和国内十多个省市及港、澳、台等的外地观众占了近一半。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称,在一个地级城市举办这样的展览,它将载入中国博物馆界、书画界的史册。

  一个画展有如此强大的磁场,既在主办者预期之中,又大出意料之外。

  700多个日夜见证着

  其中的崎岖

  如果对书画有兴趣的读者一定还记得,2002年和2005年,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两次国宝书画展,影响甚至震动了国际艺坛。当时有专家评价:这样的展出空前是无疑的,也可能是绝后。然而事隔两年,一个地级市、一座地方中型博物馆,竟然实现了赵孟頫书画珍品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汇集展出的愿望。

  当然,大师的艺魂荣归之路走得并不平坦,700多个日夜见证着其中的崎岖。

  欣逢盛世,文化古城湖州投入巨资,兴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让几代文博人梦寐以求的博物馆新馆就位于市民广场的西侧,简洁、大气又有几分神秘感的建筑究竟如何承载和演绎湖州绵长深厚的文脉,又如何向世人奉上品味湖州的文化大餐?

  市民广场名人园的“文化名人”们在静静地注视,全市260万的市民在迫切地等待,而激动过后的新老文博人则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与探寻……

  2005年7月底,湖州博物馆一行人因新馆的陈列事宜到辽宁省博物馆考察。对方马宝杰馆长不仅将自己探索的成功与得失和盘托出,还津津乐道地把他们不久前落幕的《清明上河图》回沈阳“省亲展”的盛况与客人一同分享。湖州博物馆一行人提出:湖州博物馆很想打地方牌、创全国精品,赵孟頫是湖州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他的家乡情感在他的诗书画艺术中表达得很深厚,我们湖州馆的展览要充分挖掘这方面元素,把两者整合好,可能的话想把国内的赵孟頫书画作品“请”回家做一个大展,弘扬湖州历史文化中深厚的湖笔书画传统。“我们馆藏有赵孟頫书画7幅,到时候一定全力支持你们,”马馆长兴奋地说。同样动情的还有湖州一行,有关领导当场直抒胸臆:“我们一定尽力争取早日把这个展览办成”。

  主宾双方掷地有声的直白,照亮了大师作品的“回家”之路。然而,赵孟頫的存世遗作大多藏在故宫、上博、辽博等大馆,多年来重门深锁,世人难得一见。1995年由国内著名书画界人士发起的纪念赵孟頫诞辰7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上海、湖州两地举办,当时从故宫借出展览的赵孟頫真迹仅仅只有两件,展期也只有两天,现在湖州要同时从国内几大博物馆借展赵氏书画珍品数十件,确是有些异想天开。

  难——但是很想!2006年11月初,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亲临湖州视察了湖州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布展工程,晚上市委书记孙文友等湖州市领导与他会面时,直接提出了“赵孟頫书画真迹展”的可行性。近年来特别关注于浙江省地县级博物馆展示水平提升的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认为湖州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争取,并表示愿意出面与有关博物馆沟通协调。

  从原博物馆外借国宝到湖州展出,必须满足恒温、恒湿、去除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标准,这其间的难度可想而知。2006年底,湖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的推进力度,书画展厅恒温恒湿展柜设施改造的300多万元投入随即拍板。“但是,古代书画文物是最为娇贵的文化遗产,其展出期间的温湿度恒定要求近乎苛刻,比之实验室、制药厂等大环境恒温恒湿设施的要求要高许多。国内仅有上博和辽博已配置了这种设备,而且他们都是自行研制组装的,国内尚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成套设备和专业公司。”湖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潘林荣说,上海博物馆领导和专家被湖州方的诚心和决心所感动,顾祥虞副馆长亲率馆里的技术专家出任顾问,并组织专家对由浙江大学低温与制冷研究所设计的技术工艺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校正。

  2007年3月底,工程正式上马。6月底,展厅展柜改造工程提前完工。7月,上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克伦率单国霖等专家冒着酷暑赶到了湖州,从大厅、贵宾室到展厅、机房和监控中心,向来以严谨、挑剔著称的上海专家由满脸的未知和疑问到认同和赞许的表情变化,深深地刻在了工作人员的记忆里。不到一周,上海方面立即与湖州签订了借展协议并办妥了一切手续。

  与此同时,古都西安传来捷报,湖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吴兴赋——湖州的历史与人文陈列》荣获两年一度的中国博物馆界最高荣誉、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市级馆获此殊荣,不仅极大地鼓励了湖州文博人,而且在国内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前期已进行“赵孟頫书画珍品”借展协调的四大博物馆的同行开始对湖州的工作也刮目相看了,借展协调、展品选定、签约、附件、拍照、文字等等,一件件程序复杂的事迅速变得顺畅起来。工作人员也频繁地穿梭于各地,借展手续一一办妥。

  2007年8月,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外借38件国宝级文物已由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

  圆了大师700年来的

  “回家”之梦

  但凡好的展览还必须有一个响亮、简洁、易记的主名称,这是展览包装推广成功的关键手段。取什么名合适?正当人们几起几落无从确定的时候,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资深展览策划人赵雁君亮出了他的金点子:“就叫归去来兮”——赵孟頫以赵宋王孙之尊出仕入元三十余载,矛盾和自责一直困扰着他,思念家乡、归隐故里是他后半生的人生主题。这次散存国内各地的三十几件大师书画珍品回到了他的家乡,其中他生平写了数十次、现存世仅有的三幅《归去来辞》书法手卷在湖州聚首,“归去来兮”是艺魂荣归、大师回家主题的最好演绎。

  一个多月前还在对“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及其学术研讨会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活动充满疑虑的日本、韩国及祖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的知名学者立即作出了积极回应:论文迅速定稿、提交,9月下旬来湖的行程随即敲定。后勤保障、展览设计制作、宣传品及画册出版等工作也进入了倒计时紧逼阶段。

  最重的担子还是安全保卫工作。全部书画展品的借展都由浙江省文物局出面,湖州市人民政府担保。一直全力支持本次展览的鲍贤伦局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湖州市人民政府多次亲自出面协调公安、文化等部门,对运输及展出安全作出了周密布置。“我们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工作人员则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对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重点、技术细节及应急预案进行排查修正。”湖州市文物局副局长柴培良说。9月中旬,由市文化、公安部门联合组成的安全运输特别小组和文物借展工作人员一起悄然离湖,时间、地点、任务都是严格保密的。从沈阳、北京到湖州,再从上海到湖州,整整5天、120个小时,除了在北京的临存仓外,从文物点交、包装、装箱、启运、直到安全入库,基本上他们没离开借展文物一步,真正算得上是日夜兼程,护送北京某国际珍品(文物)运输专业公司的海关监管的恒温恒湿专用防爆车辆平安地将三十多件国宝级书画文物运抵湖州。

  一个等待了700多年的艺术雅集,一条历经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归途,在世人的期盼与猜测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任何一个看过展品目录的人,无不感知其中的分量——这是建国以来首次赵孟頫书画真迹“最多数量、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集中展出,39件墨宝中有国画13件、书法26件,除一件是由湖州博物馆收藏外,其余来自故宫博物院16件、上海博物馆15件、辽宁博物馆6件、浙江博物馆1件。

  分别藏于上博、辽博和湖博的三件赵孟頫《归去来辞》手卷在此相聚,突出了一代宗师“回家展”的主题;《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存世作品中唯一一幅有其供职内廷期间年款的画迹,其历史、艺术价值无可比拟;《洛神赋卷》是赵孟頫同类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幅,代表了他行书的最高水平。多数展品系第一次“走出”原收藏馆,尤其《水村图卷》为首次出库房和世人见面。这些展品多为长卷,有大量元及元以后历代著名书画家的题跋,其中有文征明、董其昌等大家,甚至有乾隆御书“清华”,所以本次展览也是一次元、明、清、近现代名家稀世墨宝的大汇展。

  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位家乡第一名人的真迹,对每一个湖州人来说,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一座城市,最本质的、最基础的就是文化力量,对于湖州这样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而言,传统文化也就是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归去来兮: 艺魂荣归 大师回家 ■本报记者 刘 慧 谭伟东 2007-10-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6F0004D684[A1-刘慧≈A2-谭伟东≈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