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孤山文韵
· 邵逸夫的名人档案
· 妈妈衫
· 秋风秋雨愁煞人
· 心中的花溪
· 我见到了列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孤山文韵
□童宛书
  我因晨练,结缘孤山。

  孤山有幸与文化名城杭州相拥。杭州有福将孤山芳容点缀在自身的文化锦袍上,美轮美奂,光彩动人,誉满遐迩。惹得古人早已称颂孤山是“人间仙境”。明代诗人凌云翰赞叹:“人间蓬莱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

  去孤山的次数多了,对她的感情也深了。

  孤山胜景处处,秀色盈盈。尤其是她的一身文化倩影,实在令我艳羡。每当爬山登高,我总要品味孤山中许许多多定格在流逝岁月中的文化情节,寻觅孤山丝丝缕缕的文脉。如果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么小小的孤山,其灵气不在于神仙,而在于她满山满坡的“文化气韵”。孤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她还拥有一山的文化。她简直是用景观文化写成的一本厚重“大书”。大书中不仅有名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还有印石渊薮“西泠印社”的典雅随笔。就连篇幅绵长的《四库全书》也收录其中,真是大哉此书。

  孤山酷似一座隽永的历史丰碑,刻写着一幅幅彩色斑斓的轶闻传奇。我每每徜徉在孤山的缓坡山径上,感受她的清幽和温馨,体悟她的姿彩和风情,倾听她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典故——

  屈指数来,这儿有传颂古今的“梅妻鹤子”故事;有康熙皇帝敬老在孤山行宫设宴请酒的故事;有颂扬尊师重教,老师俞曲园(俞樾)喜获弟子们敬赠“福寿砖”的故事;有林则徐捐款为先辈林和靖修墓、葺亭、植梅的故事;有赵士麟修浚西湖和建造敬一书院的故事……可见,“孤山代有珍闻出,各领风流数百年。”

  为了品味孤山,旷世鸿儒康有为,国学大师章太炎,教育界先贤林启,书画大家吴昌硕等名人,无不在孤山驻留亮相。近现代更有一些风云人物,诸如孙中山、周恩来等都在孤山留有振聋发聩的声音。看来,名人羡慕孤山,孤山喜迎名人;名人拥抱孤山,孤山广交名人,这是孤山的造化,也是她的骄傲,更是她的魅力风采。

  啊!真没想到,一座矮矮的弹丸小山,高仅38米,绕山麓步行一周也只需三刻钟,竟荟萃了良多的胜迹佳景,堆积着丰厚的人文底蕴!

  孤山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精、巧、秀、雅”的品格,令她风韵四溢,仪态万方。那山那水,那崖那岩,那花那草,那梅那竹,无不文质彬彬,学养深深。这里的景致,小巧玲珑,文气氤氲:小亭、小桥、小池、小塔、小碑,乃至每一尊小型的艺术雕塑,都幻化出精雅、轻盈、秀巧的恬淡神韵,构筑了孤山妩媚的极致。

  漫步在山间的林荫道上,不时会乐滋滋地陶醉,不时会遐想悠然:莫不是,我经常走过的山间小径,当年,白居易、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就曾踩下过脚印;或许,路上我脚下的一块古老的青石,也曾被康熙、乾隆踩踏过;也许,早年《长生殿》作者洪昇在山上筑“稗畦草堂”时的足迹就留在孤山的北麓南坡……

  夏日,伫立孤山上,晨风拂面。放眼远眺,身前的西湖,正从诗情画意中透逸出自然生态之美。心情顿时明亮得如同澄净的湖水,思路因之大开。此时此刻,我往往触摸到浓郁的绿色文化,欣欣向荣,花繁叶茂。心中直感一种情愫、一种文思、一种敏悟油然闪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生态共荣”。刹时,仿佛这14个大字就赫然排列在孤山的山体上。好不醒目,发人深省!

  我爱孤山。我更心仪孤山那醇香溢远的文化意蕴。孤山贴近了我的生活,走进了我的心灵,使我听见了一个响亮的声音:孤山是镶嵌在杭州文化锦袍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孤山文韵 □童宛书 2007-10-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4500124F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