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勤,安徽界首人,3年前离开家乡赴浙江打工,现在是杭州市公交公司K2路车司机。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一点休息的时间写作,甚至连吃饭前的一点时间也不放过。听说有这样一场对话会,郭祥勤急匆匆与同事换了班,还来不及换下司机制服,就赶到了会场。李全,四川乐至人,1995年冬到湖州打工。先后下过煤矿、做过酒厂苦工、工地小工,现供职于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创作了600多篇文学作品。他也是一大早向单位告了假,赶到杭州。在对话会上,郭祥勤与李全最想向全国著名诗人请教的是:民工诗人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在对话会上,《北京文学》编辑、著名诗人白连春是看上去最“土”的一位。白连春来自四川泸州,曾经当过兵,种过地,卖过凉席,做过代课老师,多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在打工,生活坎坷,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文学创作,曾获《诗刊》和《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奖。应该说,白连春的经历与在座的浙江民工诗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对于民工诗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白连春的现身说法,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白连春坦言,他从未想过写诗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开始只是因为爱好而写诗”,白连春说,没想到一写就一发而不可收。在白连春看来,作为一位民工诗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能丧失自己的本色,“我曾经在北京打工7年,每天上下班汽车来回就要3小时。我来自农村,虽然现在在城市生活,但还是很不适应,看到汽车就要头晕。”白连春幽默地说。
正是因了这种“本色”,所以白连春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都是农村题材,写生活最底层人的事。在他看来,自己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写作农村题材太正常不过了。这也正像一些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白连春的诗属于一个农民在农民的日常事件中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的事件来源于农民,所运用的意象是取自农民生活或者农民本身,诗歌中流露出来的也是一种农民的朴素情怀。
保持本色能够在“内容”上给民工诗人许多帮助,使得民工诗人通过写作自己最熟悉的题材,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此以外,“写诗也需要技巧”,白连春介绍说,他也是通过一点一点的训练,才慢慢地摸到一点写作的门道。有趣的是,白连春还将写作与“做人”相比较,“以前老觉得世界对我不公平,现在不会了。”白连春说,写诗同样也是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看待问题。
甘肃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高凯与民工诗人分享了创作心得。在他看来,诗歌创作需要三大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与情感积累。“对于民工诗人来说,生活积累是绝对够的,情感积累也应该有,相对较弱的一方面,是知识积累,民工诗人们应当在知识积累上下更多的功夫,希望你们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诗人,而不仅仅是民工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