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意今年已经60多岁了,听说有这样一场著名诗人与民工诗人的对话会,他一大早就从浦江赶来。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徐千意酷爱写作,是浦江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诗人。在对话会上,他提出的问题与自己的创作体验有关:如何让民工诗歌创作摆脱消沉的灰色格调,更加积极地反映时代风貌?
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诗刊》副主编李小雨是对话会上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她谦和而又平静,眼睛里流露着温和的目光。
李小雨认为,在当前的民工诗歌中,大多呈现的是民工诗人们在打工生涯中真实的生存与生活状况,由于打工生活中常常会遇见许多的苦难与坎坷,因此,在这些民工诗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诗中所呈现的民工生活往往是比较灰暗的一面,譬如生活的艰难,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等等。在有些评论家看来,民工诗歌呈现了这些比较“灰暗”的生活面似乎与我们的时代主潮流不相符合。李小雨却认为,民工诗人在文字中更多表现生活中悲哀的那一面,“要看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通过何种角度,怎么样来表达,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得真切。”李小雨介绍,这方面,民工诗人郑小琼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在《打工,一个沧桑的词》这首诗中,她如是写道:写出打工这个词很艰难/说出来流着泪/在村庄的时候/我把它当作可以让生命再次腾飞的阶梯/但我抵达/我把它当作陷阱当作伤残的食指/高烧的感冒药或者苦咖啡/二年来我将这个词横着,竖着,倒着/都没有找到曾经的味道……
民工生活是多方面的,民工诗歌同样可以呈现多方面的内容。“一些民工诗歌作者写了大到祖国,小到周围老百姓对自己的爱,向我们呈现了生活中的亮色。民工诗人不但要学会写某一方面,还要多角度,多元化地写自己的生活。”李小雨说,譬如写“劳动”,可以正面歌颂劳动,也可以写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一些细节,如此一来,诗歌中所呈现的生活能够更加立体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民工诗歌也不例外。打工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一个社会现象,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工诗人处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不可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他们正是在这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用诗歌来表达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见证一个变革时代人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了时代的声音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听了专家们的观点,徐千意连连点头,他表示,回乡后,要把这些学到的东西与诗社里的诗友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