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创业创新 凝心聚力 克难奋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业创新 凝心聚力 克难奋进
——黄岩区组织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洪卫 俞益成 通讯员 喻鸿彪 王华军 陈燕萍
  创业创新 凝心聚力 克难奋进

  ——黄岩区组织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洪卫 俞益成 通讯员 喻鸿彪 王华军 陈燕萍

  序

  这是一块历史悠久的神奇土地,中国蜜橘之乡、中国东魁杨梅之乡,让她扬名神州大地;这是一块经济繁荣的创业热土,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又让她驰名国内外;这更是一块创新奋进的和谐家园,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她曾两度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她的名字,叫做黄岩。

  在新的历史时期,黄岩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全力推进黄岩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把黄岩建设成为富有成长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先导区、富有实力的先进文化创新区和富有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型主城区。

  宏伟的蓝图已经画好,美好的未来正在谋划。黄岩区委组织部挑起了身上的重担,通过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开创黄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全力打造黄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新的动力需要解放思想、克难奋进的创新精神。黄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志刚说:“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组织工作同样需要创新,我们通过创新,力争把黄岩区的组织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展现新的水平,从而推动黄岩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走在全省前列。”

  破解难题:树新形象 创新业绩

  如果说,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吹响了黄岩区干部作风转变的号角;那么,“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则成为其中最为闪亮的亮点。

  作为台州市主城区之一的黄岩区,在新的形势下,到底要走进什么样的矛盾,破解什么样的难题?这本身就是摆在黄岩区委领导和组织部门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的是三句话:“用群众的观点征集难题、用群众的意愿确定破解目标、用群众的标准衡量破解成效。”

  经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入调研之后,一个“三走进,三破解”的方案形成了。那就是:走进群众,破解改善民生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走进企业,破解“两年”(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走进基层,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难题。

  有这样一组扎实的数据,足以说明“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的成效:全区28名四套班子领导和524名乡科级干部深入到农村、社区蹲点,走村入户进企,召开各类座谈会600多场次,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求,征集到4000多条意见,梳理出600多个矛盾问题。按照群众呼声、重要程度、轻重缓急等因素,确定了372个群众长期关注、反应强烈、愿望迫切的突出难题作为首批破解的重点对象,其中区级重点难题19个、乡镇街道重点难题19个、区级部门难题64个、乡镇街道其他班子成员负责的难题270个。经过全区上下近4个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破解或基本破解了297个难题。

  在破解难题过程中,黄岩区委主要领导带头走进矛盾,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举措,深入破解难题,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工作。

  在黄岩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有156家企业协议缴款四年多,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拿到土地,企业反响强烈,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声誉,制约了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伊始,台州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黄志平亲自确定这一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负责的难题。他三番五次进村入企进行调研,召开民主恳谈会,了解具体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磋商解决方案,反复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各方都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了使解决方案能落到实处,黄志平花了两个多星期,吃住在石柜岙村,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向群众解释征迁政策,积极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从而率先在石柜岙村打开局面,6月底顺利完成了征迁任务,8月中旬全部完成了供地任务。

  江口轻化投资区搬迁工程,也是黄岩区的一块硬骨头,区长徐亦平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其他领导一起,深入基层调研,找准群众强烈的搬迁愿望和对搬迁工作存在种种疑虑的结合点,目前搬迁工作已经实质性启动,单房屋丈量评估就完成774.5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区四套班子领导的率先示范下,各级干部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与黄岩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难题一个个得以破解: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未及时交纳土地出让金等造成购房群众无法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区政府出资1.5亿元解决了土地使用出让金问题,使这一涉及近万名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全区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面临防灾避险的问题,通过实施“安迁工程”,筹资上千万元,3000多名群众正陆续搬进新居;全区有6300多户贫困家庭需要得到社会救助,通过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全区机关干部已与6300多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结对扶贫……

  在难题的破解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的黄岩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组织部门及时总结成功的创新经验,形成亮点纷呈的创新载体,推动破解工作长效开展。

  黄岩区在全省首创组建“群众工作组”,让群众参与难题破解的全过程。在总结推广澄江街道石柜岙、高桥街道联丰两地“群众工作组”经验的基础上,全区围绕372个难题组建了244个“群众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村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等组成。东城街道王东村群众工作组成员顾新国在协助配合落实宅基地、联建房过程中,将村民迫切要求的在汛期前解决东城河淤积现象、治理水患等意见反馈到村两委和街道。街道和村两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村民们很满意,在落实宅基地、联建房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工作组成员意见,积极配合工作组做好工作。

  “深入群众、在一线发现问题,发动群众、在一线产生对策,依靠群众、在一线破解难题,立足群众、在一线评价成效,服务群众、在一线完善机制,取信群众、在一线树立形象”,这个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秉承的“六个一线”工作法,也是黄岩区的创新举措。“一线工作法”真正拉近了干部群众距离,收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

  实施“五环克难法”,则是黄岩区在破解难题实践中总结的创新方法,以民主恳谈制、实事承诺制、限期督办制、办结公示制、群众评议制为主要内容的“五环克难法”,对难题收集、破解、测评等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根据难题所处的工作阶段来采取不同的工作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破解一个难题、销号一个难题、补充一个难题的“挂牌销号、滚动推进”制度,业务工作分线负责、驻村工作单线负责、重点工作专线负责、中心工作乡镇街道一体的“三线一体工作法”,“区乡互动、分级处理”的难题破解机制等等,这些来自于实践行之有效的创新载体,形成了制度化破解难题的良好机制。在此基础上,黄岩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票决制度、驻村联户制度、绩效公示制度、乡科级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抓落实活动制度等长效机制,得到了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中组部曾专题来黄调研。

  黄岩区亮点纷呈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不但成为了教育干部的一个大课堂,也成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一座金桥梁。

  夯实基础:三级联创 争做先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夯实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是一项凝心聚力的宏大工程,也是推动新黄岩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基础工程。在黄岩区委的领导下,组织部门深化“三级联创”,扎实推进“先锋工程”建设,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且让我们巡览黄岩区基层组织建设中一颗颗闪光的明珠吧——

  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探索中,黄岩区构建了权责明确、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监督有力、运作规范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三化十二制”,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得以推广。

  “三化十二制”中,“三化”是指村两委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村务监督民主化;“十二制”是指村党组织工作、村委会工作、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村“两委”联席会议和联章联签等与“三化”相配套的十二个操作层面的制度。黄岩区《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里共有60多条规定和操作办法,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其实,这些制度的核心就是三句话:确立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和提高监督效能。

  事实胜于雄辩,“三化十二制”推广实施后成效显著:

  沙埠镇繁三村多年来是全区有名的复杂村,现任村支部书记上任后,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则,妥善处理了几个焦点问题,确立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也使村“两委”关系更加协调。和繁三村类似,全区有18个村原本“两委”关系不协调,现在都得到明显改善。

  村级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院桥镇店头街村认真执行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做到村内重大事务严格按照规定讨论和表决,并通过民主恳谈等形式发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在短短几年内,村里道路路面全部硬化了,绿化带建起来了,路灯安装了,卫生条件改善了,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到目前为止,黄岩区已有 4个“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107个“先锋工程”“五好”村达到“先锋工程”先进党组织标准;从2004年实施“三化十二制”以来,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共解决了500多起遗留问题,村级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95%;全区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到会率达到90%左右……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去年开始的村主职干部评议评优活动,就是组织部门对“三化十二制”的深化。近日,江口街道党工委专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和31个村支书、村民主任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老干部代表,对31个村62名村主职干部进行公开评议评优。同时,各村组织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主职干部。对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绩、驾驭全局能力、班子及队伍建设和社会协调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评议结果,总分为100分,设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村主职干部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命名为“优秀村主职干部”,进行宣传表彰,并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先进评选;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视情况予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依法依章予以降免职。

  在全区实施的村主职干部的评议评优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对村主职干部的监督管理,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了“抓乡促村”机制,发挥了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的龙头带动作用。

  首届“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的评选活动,是今年黄岩村级组织建设的又一个亮点。黄岩区在总结前几届“好搭档”评选活动基础上,从本届村两委起每届届末评选表彰一批“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评选对象是从本届起依次往前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连续搭档两届(含两届)以上的村班子。

  “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评选的标准,关键就是两个字——“和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关系和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和谐、村级工作业绩走在前列、群众满意度高。

  18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受到了表彰。黄岩西部山区的宁溪镇五部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改变村庄的旧面貌,连续两届搭档的村支书郑典福和村民主任陈金富想方设法筹集了38万元资金,发动村民及本村企业主共同参与到村庄整治活动之中。通过努力,昔日“脏、乱、差、散”的旧村焕然一新:郁郁葱葱的生态林掩映着村庄的秀色,崭新的小康型住宅表达着日子的殷实,碧绿的蔬菜基地生长着丰收的希望,平坦的水泥路延伸着幸福的梦想。五部的村民说:“村两委干部,特别是典福、金富二人为村民着想,办了很多实事,这样的干部下一届我们还选他们。”

  北洋镇林家桥村的“双届好搭档”村支书陈秀福、村民主任倪国富,两人年纪相差20多岁,但他们一心为群众,配合默契。在他俩的带领下,林家桥村用了3年时间搞了土地平整工程,让低洼田成了丰收地;先后集资90多万元,对村里道路进行全面硬化,并在公路两边安装了85盏路灯,修建了一条通往茅畲的路;以老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为重点,开展“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以及“改水、改厕、改路”等活动,使得该村房屋错落有致,村庄面貌大变样。该村村民说:“如果我们林家桥村没有书记、主任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林家桥村就没有今天。”……

  通过评选“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黄岩区打造了一批能谋大局、办实事、促发展、帮民富的村级领头雁队伍,并通过典型示范,推进了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黄岩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民主型、清廉型“五型”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的思路。

  拥有110条规定的《黄岩区乡镇“五型”党委建设工作制度》,主要做法就是:激发学习热情,建设学习型党委;增强执行能力,建设效能型党委;优化人员配置,建设服务型党委;推进科学决策,建设民主型党委;强化自律意识,建设清廉型党委。在“五型”乡镇党委涉及到的五方面建设内容中,每一项都有完善的制度做支撑,都有严格的考核为准则。

  如建设服务型党委,就包括先锋服务中心制度、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和为基层党组织上党课制度等三项制度。乡镇党员先锋服务中心制度,就是通过在乡镇普建党员先锋服务中心,分设教育培训、科技电教、党员帮困、志愿者服务和流动党员管理等服务站,“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使全区两万多名农村党员、10万多名入党积极分子有条件勤学本领,服务村民,先锋服务中心被党员和群众誉为“家门口有了全天候老师”,为省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制度,则是由每个乡镇班子成员每年联系一至两个基层党组织,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的示范点,至今全区共建立了269个党建工作联系点,90多个已建成为区级以上示范点;为基层党组织上党课制度,则规定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每年为基层党组织上2次以上党课,每次上课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

  同样,建设学习型党委,就有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积分制度等两项制度;建设效能型党委,就有目标承诺制度、督查抓落实制度、业绩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四项制度;建设民主型党委,就包括民主恳谈制度、社情民意收报制度、民主议事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重大事项票决制度等五项制度;建设清廉型党委,就包括述职述廉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等三项制度。

  在乡镇“五型”党委建设过程中,该区还不断探索,涌现了许多新经验新做法。为实现工作重心不移,该区不断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该项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新前街道整合乡镇职能,采用“三三制”办法重新安排工作、配置干部,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乡镇党委工作运行机制:全体机关干部分成三组;一组是专职从事驻村,专抓农村工作;一组是专职从事窗口服务,街道建立“便民超市”,将所有批、签、盖章的权力集中和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一组是集中精力从事征迁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区委组织部门及时总结推广了“三三制”的做法,使之成为乡镇“五型”党委建设中又一耀眼的亮点。

  乡镇“五型”党委建设,推进了乡镇党委职责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和监督民主化,使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在各乡镇之间形成“比班子凝聚力、比实事办结率、比群众满意度”的良好风气。在刚刚过去的抗击台风“韦帕”、“罗莎”的连续战斗中,全区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始终坚守岗位,指挥防台抗台工作,在抗台一线无处不见党员干部的身影,该区无发生一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受到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富有创新精神的黄岩区组织部门,还在乡镇机关党建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管理责任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考核监督评估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等四项机制,实施区、乡两级机关党建联动工作体制。自去年11月份开始乡镇机关党建工作试点,目前已经在全区1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机关党组织,其中16个建立了机关党委。乡镇机关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显现出一定成效。

  在区乡二级联动的四项机制中,各种创新亮点不断闪现:在管理责任机制中,实施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了“一把手”问责制、党建工作追究责任制等党建工作责任制;在沟通协调机制中,率先建立了乡镇机关党建工作协调机构,采取了工作互换、思想互动、力量互借等方式,区乡两级之间取长补短,联动促进,实现了区乡互动机制的规范化和多样化;在考核监督评估机制中,实施了“工作实绩全程监督”,制作了“工作实绩登记”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进行全程监督;等等。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先发地区的黄岩区,大力推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该项工作也走在前列。区组织部门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了“三级联创”体系,及时建立起社会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开展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着力推进“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已达653家,全面完成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的工作目标。突出抓示范点建设,确定了36家区级“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党建示范群,进一步推动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台州市是全国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试点地区,在台州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黄岩区对党代会常任制度进行了完善,初步构建了以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年会制和党委会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在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中,黄岩区建立的党代表社情民意收报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初步形成了党代表向区委反映社情民意的运行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建言献策、决策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党代表社情民意收报制度,通过社情民意收集、社情民意报送和社情民意处理的一整套完善的创新做法,为区委、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并监督决策的贯彻落实。如党代表反映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出台办法保护湿地的社情民意,经区委领导批示,区水利局、永宁江治理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已着手开展调研。截至目前,共收到党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400多条。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全区各级党组织富有凝聚力,全区党员富有战斗力,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推进黄岩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提升素质:干事创业 培养人才

  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全力推进黄岩又好又快发展,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是基础。在黄岩区委组织部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发现:“领导干部素质工程”、“人才工程”和“党内民主工程”,被列为黄岩区组织部门今年的“三大工程”。正是通过这“三大工程”建设,激发起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持续动力,全面提升创业创新素质,推动黄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黄岩区通过实施“领导干部素质工程”,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理念武装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在新形势下,黄岩区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也更具备了创新性和针对性。根据学员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求,试行了菜单式选学,改革了培训方式;通过远程教育网、举办各类论坛等形式,创新培训载体;出台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积分制,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创新了培训考核模式,在全市发文推广。从2003年以来,该区每年都举办干部培训班20多期,培训干部2500多人次,确保每年有五分之一以上在职干部得到轮训,有效保证了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完成。

  更多的改革创新举措,体现在干部的使用和队伍建设中。近几年来,黄岩区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建立了区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全委会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和征求意见制度及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等。在此基础上,黄岩区推行了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制度,扩大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

  初始提名主要以召开民主推荐会形式进行,区委组织部设计空缺职位人选初始提名表,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设置任职资格条件及岗位匹配条件。2005年10月底,组织召开首次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大会,与会代表对37个空缺职位进行无候选人民主推荐,区委把无候选人推荐的结果作为干部选任“初始名单”。据统计,区级机关16个职位共推荐出613人次,乡镇街道党委书记11个虚拟职位共推荐出139人,乡镇长10个虚拟职位共推荐出236人。从最后确定考察人选的情况来看,全区16个区级机关职位人选中,有13人从推荐人选前3名中产生;拟提任的10个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职位人选中,有8人从推荐人选前20名中产生;提交区委全委会民主推荐的6个拟提拔的乡镇长职位人选,也都是从无候选人推荐得票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中产生。今年3月,黄岩区又对区委办主任、区经贸局长、区建设局长等13个空缺职位进行了无候选人民主推荐,最后确定的考察人选均从推荐人选中得票较高的人员里产生。

  初始提名工作,把无候选人推荐的结果作为干部选任“初始名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初始建议人选选择面过窄的问题;将全区省、市管干部和区管党政正职干部及部分老干部代表等参与的民主推荐提名方法引入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做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扩大了党内民主;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用人权的监督。实践表明,通过采取初始提名措施任用干部,既可使区委放心,又较受群众欢迎。

  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是从黄岩区去年开始的“治庸提效”专项活动中启动的。组织部门结合区委在全区干部队伍中开展的“治庸提效”专项活动,出台了《关于全区中层干部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关于在全区开展中层以下干部轮岗和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层及以下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制度与机制建设着手,以辞职制和跨地域、跨部门交流来增加中层干部的压力,以任期轮岗和竞争上岗来挖掘其潜力,以面向全区公开选拔来激发其活力,真正打造一支精干、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

  通过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组数据,我们就足以看出黄岩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力度、大手笔:运用中层干部退出机制,全区共有119名到龄干部从中层岗位上退下来,大大畅通了中层干部出口;推行轮岗交流,共对271名机关中层干部实施了单位内部轮岗,49名机关中层干部实施了跨地域、跨部门交流;实施竞争上岗,共有33个单位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机关干部双向选择聘用活动,85位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中层干部岗位;试行中层辞职制度,共有4名干部主动辞去中层职务……

  黄岩区中层干部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突破了中层干部退出机制的瓶颈,治理了“中梗阻”,促进了干部的合理流动和作风的转变,保持了干部队伍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收到了明显效果。

  黄岩区现有退出现职区管领导岗位干部140多名。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在他们中间,很多人担任了各类“工作指导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组织部门为了发挥“二线”干部的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合适平台。

  对退出现职区管领导岗位干部中党务工作熟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或具有专业特长的,根据工作需要,由组织部门统一抽调,参与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发挥他们的余热。如选派担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薄弱村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区级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业务工作指导员等等。

  自2006年5月开始,该区专门选派了19名退出现职区管领导岗位干部下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他们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业主和职工亲切地称他们为“七员大将”: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思想疏导员、决策参谋员、经营监督员、劳资协调员和权益维护员。浙江宏鑫重型锻造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周友国到企业后,及时组建了企业党、团、工会等组织,组织党员职工开展多项活动,在一年内为企业培养了3名预备党员和6名入党积极分子,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台州市新大洋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杨丛军,提议公司党支部和党员自筹设立“先锋基金”和“党员爱心基金”,帮助困难职工,使企业内部形成了树正气、聚人心、爱本职、争效益的良好氛围……

  全民创业,全面创新,人才是重要的基础。黄岩区组织部门迈开了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步伐,擂响了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鼓点,为黄岩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重点选拔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一批成长型企业家、一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凝聚开发了一批在外黄岩籍高层次人才。

  在黄岩人才强区战略强劲的旋律中,演奏着五部崭新的乐章:第一乐章,就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各主导产业、领域选拔了30名中青年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卓有成效,努力在各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形成区级100名、乡镇级500名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群体;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积极扶持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建立了中国模具行业首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集聚和培养锻炼创新型人才提供舞台;实施“万名蓝领培养工程”,努力培养一大批以10名首席技师、20名区级优秀技能人才和100名乡镇级优秀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技术蓝领,仅2006年一年就培训技能人才9700多人次。

  第二乐章,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育打造一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家。推进企业家示范梯队建设,首批重点培养20名各主导产业的领军型企业家以及30名成长型企业家;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健全企业家培训机制和培训网络,对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家进行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选送一批成长型企业家到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培训深造;发挥商会、企业家协会、青企协和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利用“中国台州企业家远程教育网”、企业家发展论坛、企业家沙龙等载体和平台,着力培育一批能带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实施以“聚才强企”为主题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工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开发。

  第三乐章,是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提升一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全区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评选产生了“番茄大王”杨崇森、“茭白司令”陈良银等“十佳农村实用人才”和63名农技标兵,树立了引领农民创业致富的榜样和标杆;充分发挥农函大、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近3年共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487人次;重点加快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出现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民”的效应;安排百名农林专家和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合作社、联大户,建立了一批教育实践基地;做好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证工作,至今共评定农民高级技师28名、技师337名、助理技师919名、技术员2506名,建立了一支新农村建设中“看得见、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第四乐章,是实施“人才智力回归工程”,凝聚开发一批在外黄岩籍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了拥有近千名在外黄岩籍高层次人才的信息库;2004年在上海成立了在沪黄岩籍科技人才联谊会和黄岩总商会上海商会,2006年先后组建了在京黄岩籍硕博士·人才联谊会和在杭黄岩籍硕博士·人才联谊会;发挥京、沪、杭黄岩籍人才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引才引智引资渠道,为在外黄岩籍高层次人才服务家乡、创业共赢搭建了良好平台。

  第五乐章,是实施“人才工作基础工程”,改善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深化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制定了《黄岩区人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加大人才工作宣传表彰力度,努力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探索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实行人才人事代理服务制度和公益性的公共职介服务;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约谈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切实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决策咨询作用。

  在人才强区战略的五大乐章中,跳跃着无数闪亮的音符。

  ——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在“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许多“泥腿子”开始成为“上网迷”。驻上海南汇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应明富,运用远程教育点的网络功能,走上了技术服务、科学管理、网上销售的农业新路子。应明富感慨地说,有了远程教育网后,在外创业的信心更足了,致富的路子更宽了。闵行区无公害西甜瓜合作社在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后,利用网络发布西瓜销售信息,有很多的客户是通过网上获得信息后,与合作社建立了业务关系。目前,合作社的西瓜供不应求,销售量比去年提高了35%左右……黄岩区目前共建成了500多个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现已通宽带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全覆盖,现代远程教育在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黄岩区建立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推荐、输送紧缺职业工种的企业优秀技工,报省、市进行集中培训和考评鉴定后,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的,区财政分别给予500元、800元、1000元的培训经费补贴。目前,全区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2万多人。

  ——组织部门对全区20家“聚才爱才”先进企业予以公开表彰,明确38家覆盖各主导产业的非公企业为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联系企业。精心选择16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非公企业,作为区人才队伍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单位,重点加以指导、培育。及时总结推广示范企业和联系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番茄大王”杨崇森牵头创建的黄岩院桥番茄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在区蔬菜办的指导下,引进、推广无限生产硬果型新品种,带动周边近1600户农民的番茄生产,平均亩收入达2.3万元,该基地也成为全省主要的优质硬果型番茄生产基地。

  黄岩区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勇挑重担的黄岩区组织部门正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干部群众的无比信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全力推进黄岩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台州资讯 00018 创业创新 凝心聚力 克难奋进 □ 本报记者 洪卫 俞益成 通讯员 喻鸿彪 王华军 陈燕萍 2007-10-11 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16;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14;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05;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15;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29;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17;浙江日报000182007-10-11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