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乡高奏文明曲
——台州市黄岩区文明单位风采展示
本报记者 俞益成 洪 卫
金秋十月,是黄岩蜜橘成熟的季节。当我们走进橘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满山遍野的金黄色橘子,更让我们感到震憾的,是根植于橘乡人心灵深处那方果园——黄岩区的文明单位建设同样已硕果累累。
黄岩电力公司
黄岩区残联
让橘乡残疾人快乐地生活
“在黄岩,无论残疾人身处何方,都能够在15分钟车程内到达最近的康复服务站(点), ‘十五分钟康复圈’惠及3万残疾人。”这是全国各大媒体最近相继报道的一则新闻。
生活在“中国蜜橘之乡”的残疾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过上甜蜜的生活。这不仅是黄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果,也是黄岩区残联创建文明单位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五分钟康复圈”在黄岩率先建成
残联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这种客观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残联的工作必须是超乎寻常的,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黄岩区残联有许多超常之处。
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就是黄岩区残联超常之处。区残联理事长陈春平说:“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个目标,我们所付出的艰辛是难以用几句话说清的。”
黄岩区残联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十五分钟康复圈”。区域内的所有需要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都能够在15分钟内坐车赶到离他最近的一个康复服务站点。按“十五分钟康复圈”的要求,黄岩区已在全区8个街道、6个镇、5个乡设立了七大康复技术指导中心,28个康复服务站,56个康复服务点,114个康复训练活动室。这80多个康复站(点)可惠及全区3.63万残疾人,使每个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康复服务、训练指导、定期体检,并能建档立表。同时,该区还在村(居)人口密集的地方、乡镇福利院和福利企业,设立残疾患者“康复训练乐园”和残疾人康复工疗站、日间照料站,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和工作培训服务。 “十五分钟康复圈”的实施,已使黄岩区4000多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数千残疾人在不同岗位安身立业
“稳定集中就业,推进分散就业,扶持个体就业。”这是黄岩区残联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思路。
对处于市场竞争前沿的黄岩来说,就业的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很多有一技之长的正常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并非容易,而对于残疾人来说,要解决就业问题是难上加难。黄岩区残联通过多渠道的努力,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环境。几年来,该区残联选送了15名盲人到省残联华强中专培训学习,还创办区盲人推拿中心,为学成归来的盲人提供实习和就业场所。全区残疾人集中就业1612人,其中残联福利企业安置406人,分散安排就业256人。今年上半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30人。他们还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就业情况调查,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台账,并对残疾人个体就业和残疾人种养就业实施小额扶贫贷款贴息10万元;创建2个新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种养示范户40户。
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残疾人快乐
像正常人一样唱起来,跳起来。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橘乡的残疾人快乐地生活着。黄岩区残联在注重残疾人康复和就业的同时,也不忘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经常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发动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
5月18日晚上,在永宁公园,区残联与西城街道联合举办主题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专场“助残日”文艺晚会。次日晚上,区肢残协会、义工协会、中国移动公司在北门广场,开展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2007年黄岩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残疾人体育部组织的参赛选手选拔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国象棋、乒乓球、飞镖、游泳、定点投篮、跳跳棋等比赛,进一步激励了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
10年荣誉铸就的文明窗口
这是一个坚强有力、和谐奋进的团队,这是一个10年荣誉铸就的文明窗口。
从1996年获得省公路系统文明征费稽查单位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10 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公路运输管理所一直保持着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2006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全省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
黄岩区公路运输管理所与黄岩区公路稽征所合署办公,全所在职职工52人,其中党员 33人。别看这个所单位不大,人员不多,可这个保持了10年先进的小集体,却有着数不完、道不尽的感人事迹。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他们又走出了一条适合行业特点、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核心是有一支讲文明的队伍
作为一个行政管理的窗口单位,黄岩公管所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公管人员的言行举止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对于公管所来说,要做好本职工作,建设一支讲文明的公管队伍是硬道理。于是,文明队伍建设成为黄岩公管所创建文明单位的第一仗打响了。
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是一个单位的标杆。他们以争创“五好”班子为目标,从班子抓起。建立了所长办公会定期研究工作机制,所领导与职工一起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与监督,形成了学习好、工作好、作风好、纪律好、业绩好,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领导集体。
他们提出了“诚信、务实、优质、廉政”这八字治所方略。从文明礼仪基本规范入手,以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教育为重点内容,塑造全所职工讲文明、重礼仪、热情好客、优质服务、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最根本的是有一个好的行风
管理行业的行风不仅是政府形象的核心,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是公管所行风建设的重头戏。行政执法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全部向社会公布,执行审批制度改革,按规定取消不予保留的审批项目,转变管理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执行力和效能是塑造行业形象的要素。该所积极走进基层破解难题,从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制订并落实整顿客货运输市场秩序等八项整改措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针对业户反映的办事程序复杂这一问题,所里进行了专题研究,从方便群众出发,推出了“一个窗口”全程办事服务措施;在城区各商业银行网点及运管站开通多点征费服务,方便群众缴费;开通“96520”投诉服务热线,方便群众投诉和咨询;还实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
首先要树立一个文明窗口
服务窗口是单位的一面镜子,从这里可体现出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反映出职工的精神面貌与整体素质。黄岩公管所把 “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主要举措来抓,对长塘稽查站等窗口部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执法时着装整齐,持证上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长塘稽查站还开展了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也不忘服务。在站内专门开设驾驶员休息室,在检查岗亭附近还放置了茶水桶、药箱、毛巾、肥皂及修理工具,为过往车辆驾驶员、旅客提供无偿服务。该站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公路文明稽查站”、“浙江省文明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通过这些载体传播文明新风,带动和影响文明单位创建。
传送文明的光明使者
提到电力公司,人们自然会充满感激地与一个美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光明使者。
当我们走进黄岩电力公司,当我们与黄电人接触之后,我们对这里的“光明使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感动。他们是传送文明的光明使者。
优质服务,光明使者传送文明的贴心平台
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服务过程就是传送文明的过程。黄岩电力公司的领导层注重把创建文明单位的平台建到直接服务用户的窗口上,与用户建立起优质服务的“贴心平台”。他们提出的供电服务方针是:优质、方便、规范、真诚。他们在营业大厅设客户洽谈室、休息室、大屏幕电子显示台、电脑触台,并在服务大厅公布服务项目、业务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投诉电话。这些细微的举动,让用户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感动。
然而,这些只是完成了“贴心平台”的硬件部分,要真正做到贴心服务,还要靠电力职工的高质量服务。因此,黄岩电力公司提出了“用户至上、服务光荣”的理念。几年来,相继推出窗口人员佩证上岗制度,开通“一户一表”电话预约服务,农网改造上门服务,315KVA及以上用户业扩代办服务,用户停电预先告知制度,印制用电服务指南等服务举措。同时,加强电力“110”抢修中心的服务体系,完善“95598”电力客户服务体系。几年来,“95598”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沟通客户的桥梁,及时高效地为电力客户排忧解难,深受客户的好评。
企业文化,光明使者传送文明的特殊舞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创一流的供电企业,要靠一流的企业内涵来铺垫。几年来,黄岩电力公司着力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走出了一条在全省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之路。
在黄岩电力公司的办公楼里,健身房、阅览室、老干部活动室、乒乓球室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群众性文体活动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比赛周周举行。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教育,重点搞好技能培训,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办公场所的形象是文明单位的一个直接窗口。黄岩电力公司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办公用品定置管理制度,保持办公场所整洁、明亮、美观,连续多年保持卫生、美化、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
用户满意,光明使者传送文明的最终目标
电力企业作为面向全社会的特殊服务行业,仅仅做到给用户送光明是不够的。让用户满意,才是“光明使者”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满意”二字说起来简单,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黄岩电力公司把创建群众满意单位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倾力打造一支让群众满意的电力队伍。
开展客户随访,是黄岩电力公司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的一个创举。他们不定期组织走访用电客户,向客户了解情况,征求客户对供电部门在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随访反馈单形式,及时了解客户的心声。随访反馈的结果是,群众满意度达到95.8%。
多年来,企业先后获得了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农村电气化县”和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华东电力公司授予的标准化达标示范窗口、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浙江省电力系统达标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黄岩公路管理段
路路盛开文明花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青山碧水间蜿蜒的长龙舞动着身躯从山谷而出;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城乡之间,绿荫为链,鲜花作带,道路似织,行车如梭。
这就是橘乡黄岩的如画美景。绘制这幅景象的是浙江省文明单位——黄岩公路管理段。
走在黄岩的公路上,国省道气势恢宏,县乡道平坦宽畅,通村道整洁靓丽。一条道路就是一道文明的景观。
作为这一道道文明景观的建设者和护卫者,黄岩公路管理段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造路要造一流的,养路养得最好的
黄岩公路段管辖各类公路437.277公里。酷暑严寒、风霜雪雨,他们橙黄色的身影忠实地守护在400多公里的公路上。
2005年11月,交通部临时抽查到黄岩的县乡公路。站在百王线上,检查组的领导们看到黑色的公路在湖光山色间盘旋,路旁的标志线显眼夺目,钢质防撞护栏银光闪烁。当此等美景呈现在他们眼前时,检查组的领导们由衷地感叹:“没想到浙江还有这么漂亮的乡村公路。”
2004年,黄岩公路段对全区县乡公路全面进行砂改油改造,并在台州市率先实现硬化百分百的目标,全区县乡公路全部达到一流标准。公路行业有句俗语:“三分造路七分养护。”修建了一流公路后,黄岩公路段要在养护上大做文章,提出了“养路养得最好”的工作目标。按照上级的要求,县乡公路只要安装混凝土防撞护墙即可。而黄岩县乡公路大多处在山区,有很多险急之处,混凝土防撞护墙的防撞效果一般。只有安装钢质防撞护栏,才能提高安全系数,但造价要比混凝土防撞护墙高出许多。“要做就做最好的”,黄岩公路段自加压力,决定设置钢质防撞护栏。他们四处奔走,多方筹款,耗资2400万元,为山区公路安装了150多公里的钢质防撞护栏,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了恶性事故的发生。据统计,2005年,黄岩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比2004年减少30个百分点。
危急时刻展现公路卫士本色
黄岩地处沿海,经常受到台风暴雨的侵袭。每当灾害来临,山区公路的管理养护就面临严峻考验。
他们准备了各类应急预案,成立了100多人的应急分队,添置了铲车、挖掘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装备。台风来临前,应急分队进驻各个险情地区,24小时待命,确保最快速度出击。2004年“云娜”台风肆虐,黄岩公路全线告急,黄岩公路段全体出动,漆黑的风雨夜,他们在一片汪洋中赶到十几里路外的乡下营救遇难的群众。他们连续奋战六天六夜,抢修被洪水所毁的公路。2005年“麦莎”台风和2006年“海棠”台风来袭时,黄岩公路段的干部职工们依然屹立在抗台抢险第一线,公路上塌方遍地、行道树被刮倒、巨石横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排除路障。在抗台抢险战役中,公路段段长叶梅福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多次被评为“抗台抢险先进个人”。在他的带领下,黄岩公路段的干部职工英勇善战,无论面对多大的灾害,始终冲锋在前,确保公路在第一时间恢复畅通。
“养路先养心”,“马路天使” 的独特文化
“养路先养人,养人先养心。”这是黄岩公路的独特文化。这一具有深厚“内功”的文化,培育了一代拉得出、打得响的公路人。
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公路站、文明窗口等群众性的创建活动,是黄岩公路段独特文化的重要部分。黄岩公路段连续9年在台州市公路系统年终考核中夺冠,“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模范集体”、“浙江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浙江省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这一项又一项荣誉被他们揽入怀里。
丰富多彩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是黄岩公路段独特文化的活力所在。在黄岩公路段的办公楼内,有一个专用的文体活动区,各种健身器材、乒乓桌、台球桌等应有尽有。2006年7月,台州市公路段组织“公路人风采”文艺晚会,黄岩公路段选送的《孔雀舞》艺压群芳,摘得桂冠;今年5月,台州市公路管理处组织职工运动会,黄岩公路段派出的17名运动员再一次不负众望,夺得团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