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传世照片差点被埋没
· 切·格瓦拉生平
· 切·格瓦拉:遇害40年传奇常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革命战士到当代文化偶像,他在不同人群的记忆中呈现不同面孔
切·格瓦拉:遇害40年传奇常新
  40年前的10月9日,古巴革命前领导人、拉美游击战士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遭当地军队枪决。

  从致力于以武力消除贫穷、结束不公的革命战士,到当代流行文化偶像之一,切·格瓦拉的传奇长传常新。

  10月8日至9日,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纷纷举行仪式,以不同形式纪念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切·格瓦拉生前逝后的种种传奇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牺牲:

  遇害经过版本很多

  在1967年10月8日,玻利维亚军队俘获在当地领导游击战的切·格瓦拉,并在第二天将他草草处决。关于切·格瓦拉的遇害经过,有着不同版本的叙述,至今没有定论。

  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切·格瓦拉在就义前毫无惧色,他告诉行刑者:“开枪吧,胆小鬼,你们不就是杀个人罢了。”然而,至今仍没有证据显示,上述记载是否属实。

  曾经与切·格瓦拉并肩作战的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切·格瓦拉“不是一个甘当囚徒的人”。在一次接受法国记者伊格纳奇奥·拉蒙纳采访时,卡斯特罗说:“他(切·格瓦拉)受了伤,手上又没武器,这样他们才能抓住他……并在第二天中午冷血地将他处决。”

  当年参与抓捕切·格瓦拉的玻利维亚退休军人加里·普拉多10月4日接受美联社记者阿尔瓦罗·苏亚索采访,对切·格瓦拉遇害经过的描述又有所不同。

  普拉多说,自己与70名玻利维亚军人和两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负责抓捕切·格瓦拉,在丛林中发现了他。当时,切·格瓦拉孤身一人。普拉多说,被俘时的切·格瓦拉“不足以构成任何恐惧或威胁”。

  被俘后,切·格瓦拉被转移到附近小镇伊格拉。第二天中午,他在当地一所学校内被处以枪决,终年39岁。

  普拉多说,是玻利维亚总统而非美国中情局下令处决切·格瓦拉,因为害怕切·格瓦拉在接受审判时会把整个法庭变为传播自己主张的讲台。

  回忆:“今天,他无处不在”

  处决终结了切·格瓦拉的生命,却无法灭除他的影响。不为人知的处决过程经口口相传变得更加神秘,为切·格瓦拉的形象增添更多传奇色彩。

  处决切·格瓦拉之后,行刑者砍下他的双手用以验证身份,他的遗体则被运往附近城市瓦里格兰德。最后,切·格瓦拉的遗体与多具尸体一起被秘密掩埋在当地一个军用飞机场内。

  1997年,一具无双手骸骨被重新挖出,经过DNA鉴定之后确认是切·格瓦拉遗骸,在当年被运回古巴。

  切·格瓦拉的遇害地如今成了旅游点,当地人提起他仍满怀敬意。

  当地人胡利娅·科尔特斯自称是切·格瓦拉生前见过的最后一名妇女。她为他送上最后一顿饭——花生汤。

  切·格瓦拉遭枪决后,护士出身的苏珊娜·奥西纳加负责为他清洗遗体。现年74岁的奥西纳加记得,自己在40年前为切·格瓦拉擦去身上血迹,脱掉他穿着的3双袜子。

  奥西纳加回忆说:“他用眼睛盯着我们,他们叫我们为他合上双眼,但没人敢这么做,他就这么睁着双眼。”

  40年前,切·格瓦拉在小镇伊格拉的一所学校遭枪决。40年后,这个镇上的不少楼房都挂着他的肖像与口号,纪念他遇难40周年。镇上居民曼努埃尔·科尔特斯还记得切·格瓦拉“有穿透力的凝视”。

  1997年在古巴迎接切·格瓦拉遗骸归来时,卡斯特罗说:“他们以为杀了他就能令他停止战斗……但今天,他无处不在,只要有正义要维护。”

  纪念:“最伟大的拉美人之一”

  8日开始,包括古巴在内的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将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

  在古巴,卡斯特罗8日在《格拉玛报》发表社论,纪念切·格瓦拉。他说,切·格瓦拉好似“一朵尚未怒放即被掐断根茎的花朵”,自己向这位40年前倒下的“杰出战士”致以“敬意与感谢,向他鞠躬”。

  古巴当天纪念切·格瓦拉的主要仪式在小镇圣克拉拉举行。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达·马奇与他们的三个孩子出席纪念活动。

  在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巴西、危地马拉、墨西哥、尼加拉瓜以及切·格瓦拉出生长大的阿根廷小镇伊格拉及邻近城市瓦里格兰德也举办了纪念活动。

  最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谈到切·格瓦拉在拉丁美洲的地位。他说:“切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拉美人之一。”

  传奇:为何“至今仍不过时”

  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之后,他的形象更加鲜活,在不同人群的记忆中呈现不同面孔。

  流行文化渲染之下,切·格瓦拉成为时尚元素,他头戴黑色贝雷帽的头像被多次翻印,据称是“世界最受欢迎的面孔”。根据切·格瓦拉青年时代日记拍摄的电影《摩托车日记》在2004年上映成功,为他的形象增添浪漫色彩。

  然而,生活中的切·格瓦拉腼腆、羞涩,出身富家却生活简朴,与时尚无缘。

  摄影师利博里奥·诺瓦尔回忆,自己有一次拍摄切·格瓦拉参与工地劳动的照片,却被切·格瓦拉命令连续运送水泥好几个小时才得到拍照许可。

  青年时代与切·格瓦拉一起骑摩托车游历南美洲各国的阿尔贝托·格拉纳多认为,切·格瓦拉“总是言出必行”,这是他“至今仍不过时”的原因。

  切·格瓦拉曾担任古巴工业部长。他当时的顾问蒂尔索·萨恩斯回忆:“他要求严格,以身作则。”萨恩斯说,在古巴食物短缺时期,切·格瓦拉因为下属为自己准备牛排而发火,命令将这道菜原封不动地端走。

  切·格瓦拉也有反对者,他们不能接受他试图以武装手段结束社会不公的做法。对此,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认为,尽管具体政治主张不同,人们仍然不会忘记切·格瓦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最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莫拉莱斯说:“40年后,切仍然代表着自由、主权、尊严以及最重要的正义与公平。”在莫拉莱斯的总统府内,悬挂着一副由古柯叶拼制而成的切·格瓦拉肖像。

  美国《时代》周刊作者阿里尔·多尔夫曼认为,切·格瓦拉形象成为流行符号,并非简单的模仿或追捧,而因为当年引导他走上革命之路的不公与不平等仍然存在。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切·格瓦拉:遇害40年传奇常新 2007-10-10 48256F32002924A64825736F00467791[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浙江日报000092007-10-1000012;浙江日报000092007-10-1000013;浙江日报000092007-10-1000014;浙江日报000092007-10-10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