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专版
3  4  
PDF 版
· “浙江交通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10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交通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
  “浙江交通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

  1987年,王正辉到新昌县公路段报到。这里,是他父亲干了一辈子的地方。18岁的他说:“我要接过父亲的枪。”

  20年后,王正辉成了拔茅公路站的一名老职工。经年的风霜将他的脸染成了酱红色,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得多。二十年的含辛茹苦,二十年的栉风沐雨,王正辉以站为家,以路为业,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的“前沿阵地”,弯弯的山道上,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爱公路爱得真挚,养公路养得出色,脚踏实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坐标上发光发热。

  “他的出勤率是120%。”在翻阅了拔茅公路站最近5年的出勤记录后,新昌县公路段的办公室主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记录显示,王正辉几乎是365天呆在公路站,他最近一次居家休息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家对于王正辉来说,更像是旅馆。每天凌晨妻儿还在梦乡时,他就悄悄出门了;等他完成当天工作回家时,往往已是星月当空。有时候,半夜里接到塌方或者路面受污染的报告,他总是第一个奔赴现场。“作为公路人,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王正辉说。

  王正辉当过兵,军人的果敢使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2000年3月13日早上,王正辉正在36省道上巡查。途经江拔线51公里地段时,山坡上不时蹦落的小石头引起了他的警觉,他立即组织人手对过往车辆实行紧急交通管制。8点18分,危险路段两端的车辆已经排起长队,这时有一辆驶往宁波的天台牌照货车想通过这一路段,被王正辉强行制止。就在这当口,“轰”地一声巨响,近乎半座山的石头都滑落到了路面上,把9米宽的公路堆了个严严实实。“好险哪!”货车司机目瞪口呆,在惊吓中清醒过来,下车双手抱拳连连道谢。这是绍兴有史以来最大的公路山体滑坡。险情发生之际,是王正辉和他的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才成功地避免了伤亡事故的发生。

  7年前,沙溪镇碇岭公路站急需一位有能力、工作扎实的“大当家”,王正辉毫无怨言地来到了离城更远、条件更差的山村里,当上了大山深处的道班班长。两年后,随着道班合并,王正辉又回到了拔茅公路站,领导把更重的担子压到了他的肩头,让其担起了拔茅公路站站长的重担。

  事实证明,王正辉是一名尽心尽职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养路工人,更是一位称职的站队“总管”。而38岁的王正辉说:“公路,将是我一生的事业。”

  (陈金德)

  20年来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毛剑开启了杭州交通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的先河,成为杭州交通乃至浙江交通引入信息化技术的第一人。

  1989年,23岁的毛剑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了杭州交通系统下属的轮渡公司。进公司几个月就成功开发了统计和劳资两套软件,一时成为业内仿效的模板,轮渡公司也成为了全国轮渡行业首先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单位。

  1993年3月,为了提高售票效率、打击假票买卖,毛剑开始自行设计轮渡自动售票系统。经过近3个月时间夜以继日的开发,系统成功投入使用。当公司的员工用上这套为他们工作带来便捷的系统时,不会忘记,由于劳累过度,毛剑曾昏倒在工作台旁;不会忘记,他顶着酷暑穿梭于钱江两岸,忍受蚊虫叮咬、挥汗如雨地进行系统维护;更不会忘记,三十出头的他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由于日积月累的紧张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情严重时,常常天旋地转,寸步难行。而这一切并没有使他放慢工作的脚步。

  2001年3月起,毛剑担负起带领杭州交通突破信息技术瓶颈的使命。为赶时间,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直属单位和区县市交通局,仅用半个月的时间构建起连接19家直属单位和7县市交通局的杭州交通内部办公专网。4个月后,杭州市交通局的办文脱离纸质文件,正式开始进行电子化办文,成为杭州市直单位中较早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单位之一。

  2003年,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成立,作为信息中心的总监,他的舞台更宽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他负责组织研发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系统成了交通工程建设中提高效率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特别是在诸永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使得该工程的计量支付周期由原来的平均一个半月缩短到平均7至10天,创下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新纪录。

  就是这样一个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领军人物,20年来却只拥有两项荣誉:1991年获得的省交通系统计算机应用先进个人称号和1995年获得的杭州市科技应用成果三等奖。对此,他一笑而过:“对我而言,最大的荣誉莫过于我的工作给别人带来的改变。”

  这就是毛剑,始终战斗在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他无愧于他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却有愧于家人。由于常常工作到半夜才回家,年迈的父母要和他在一起吃顿饭也成了一种奢望,而年过四十的他也因忙于工作至今仍孤身一人,这一切都成了他父母心中的心结。(郑莉)

  {1}王正辉

  {2}毛剑

  男,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

  新昌县公路管理段拔茅公路站站长

  男,1966年9月出生

  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技术总监

  {3}王道初

  男,194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

  临海市交通局杜桥交通管理所执法人员

  (驻杜桥客运管理站站长)

  当看到歹徒将锐利的尖刀架在女同事金晓燕脖子上时,赤手空拳的王道初忘记了自身的安危,猛然扑了上去。歹徒丢下金晓燕,将刀狠狠刺向王道初的胸膛……2004年的2月12日,在临海交通局杜桥交通管理所窗口办公室内演绎了一场舍身救人的感人场面。

  歹徒黄某是临海市桃渚镇芙蓉村人,经常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进行非法营运。2004年2月11日上午,他因非法载客被交管所执法人员查获,车辆被暂扣。

  次日下午3时左右,王道初和往常一样在临海交通局杜桥交通管理所窗口办公室忙碌着。突然,他听到一声尖叫,回头一看,吓了一大跳,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手拿30多厘米长的尖刀抵住了同事金晓燕的脖子,歹徒正是黄某。看到同事危在旦夕,王道初忘记了自己是赤手空拳,而黄某手中则是明晃晃的尖刀,只见他一个箭步向黄某猛扑过去。已经急红了眼的黄某在丢开金晓燕后,拿刀向着王道初恶狠狠地直刺过来,王道初虽然闪了一下身,但黄某手中的那把尖刀还是刺进了他的胸膛。

  由于刀插得太深,黄某没有及时抽回。此时,他又拿出身上的一把弹簧刀,继续行凶。征费窗口的两名同事听到响声后也加入了擒凶的行列。最后,在王道初及同事们的顽强搏斗下,黄某被制服了。

  “刀插进胸口时我还没特别的感觉,只想着要制服歹徒,直至一旁的另一个女同事高喊‘老王,你身上插着刀’时,我才发现自己受伤了。”发现身上插着一把刀的王道初起初并不觉得疼,他用力将刀拔出后,鲜红的血液从刀口处喷涌而出,很快,王道初就晕了过去。同事们把失去知觉的王道初送到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王道初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诊断,王道初左侧胸小肌全部断裂,胸大肌部分断裂,左胸的动脉和静脉全部被割断,伤口深度达10厘米,创面长约8厘米,失血600毫升。直到现在,王道初走起路来脚还有点不方便。

  这次的见义勇为并不是偶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道初当兵时,就曾救过两个人。转业后,他继续着自己的义举。1996年,他为救一个20来岁青年的生命赤手空拳制服过一个持刀抢劫的歹徒。

  听着王道初的故事,感动之余却有些感伤。救过数人性命的王道初却无法救回自己唯一的儿子的生命。12年前,他18岁的儿子在杭州打工值班时被入室盗窃的小偷勒死。这成了王道初永远的伤痛。

  (肖芬芳)

  杭州汽车东站是杭城日发旅客最多的客运汽车站,一遇到“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客流猛增,售票员们不但得放弃休息日,而且还要延长加班时间。且不说长时间不停地讲话让人口干舌燥受不了,整天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人的心情就会烦躁很多。但,叶鸣青自1991年进站工作至今的16年间,为了保证旅客能顺利出行,她总是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16年来的节假日运输工作,她从未休息过一天,而且还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哪怕嗓子哑了,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始终如一地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

  自进单位起,叶鸣青就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她勤学好问,下班后苦练基本功,常常把一面小算盘和一张营运路线图带回家,在家中继续学习。通过勤学苦练,终于在短时间内能够熟练地进行独立操作,师傅们无不称赞她机灵能干。此后,她的售票金额及张数一路领先,而差错率却是全组最低的。

  叶鸣青不仅工作上丝毫不马虎,对待旅客时更是多了一份热心。在售票时,旅客有时会报一些冷门的地名。叶鸣青在碰到这类情况时总是喜欢多问几句,尽量使旅客能买准车票。有一次,一位旅客来到窗口说:“给我买一张温州三门的车票。”只有台州那边的三门,叶鸣青从没听说过温州三门,于是问他:“请问您要的三门是台州的还是温州的三门?”旅客说,“温州三门。”见他这么坚定,叶鸣青说:“到温州的车是南站发车的,您可以在我这里买好票,坐我们的免费接送车过去。”于是,旅客买下了去温州的票,然后去坐免费接送车了。可叶鸣青总是放心不下,因为售票几年时间里,她从没听说过温州的三门。于是趁那位旅客等候免费接送车的时间打电话向调度打听,调度也从未听过有温州三门。于是她找到这位旅客再一次核实。原来,旅客所要去的三门是靠近温州雁荡山的一个叫三门的小镇,到温州转车很方便。这位旅客也被叶鸣青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所打动,连声道谢。

  在获得了全国服务明星和市级劳模等荣誉后,叶鸣青在“明星窗”的新岗位上,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美丽乐章。有一天,一位老大爷跑到窗前说:“我的票找不到了。”叶鸣青让其将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查找,结果仍未找到,老大爷说:“我身上已没有多余的钱,那怎么办呢?”叶鸣青一边自己掏钱给老大爷买了一张票,一边安慰老人:“别着急,我给您买张票,马上就要发车了,请赶紧到检票口上车吧。”后来,是老大爷的女婿来车站感谢,大家才知道了这件事。

  (许静娴)

  {4}叶鸣青

  女,1973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

  杭州市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东站售票员

  农民出身的质朴,军队培养的苦干精神,边胜荣在基层一干就是17年。

  边胜荣担任嘉兴市城郊港航管理处王江泾站站长也有15年了,这15年来,他没有一个除夕和大年初一是在家过的。每年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王江泾的刘王庙都会聚集千百条来自浙江、江苏、上海的船只前来进香。尤其是除夕晚上,整个“刘公园”所在的涟泗荡水域都停满了船只,安全监管工作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十多个春节,身为站长的边胜荣不管站里有多少员工,不管家里是有七旬多的老父老母还是添了两个龙凤孙儿,他总是站在第一线上,从不马虎。去年春节,是边胜荣的儿媳妇到婆家的第一个团圆年,站里的职工们特意做了安排,瞒着边胜荣驾艇到了涟泗荡,没想到边胜荣竟骑着自行车,赶了两个多小时到了现场。“同志们的好心我领了,可这片水域数我最熟悉,进香船的行船规律我最清楚,如果我不能到现场,心中没有‘谱’,这顿‘团圆饭’也是吃不香的。”

  边胜荣的这份责任心不仅表现在逢年过节,更渗透到平时的每一天。为了确保对超限船舶实施有效控制,王江泾站多年实行24小时工作制。按照规定,站长是不需要参与24小时工作制的,但是王江泾站里一共就十来个人,而且大部分职工都住在嘉兴市区,因此边胜荣也参与到了值夜班的队伍里,不仅如此,只要哪个值班职工家里有急事,打电话向他请假,他总是一句话:“放心去吧,有我呢”。于是,代人顶班,24小时连轴转是常有的事。

  在妻子的记忆中,边胜荣转业回家和当兵在外没什么两样,家里的事、地里的活全指望不上他。今年的几次台风期间,他都没回家,家里的下水管堵住了,房子又漏水了,可是他在电话里头对妻子说:“抗台要紧,我不能回去了。”儿子找工作,边胜荣没向任何人开口;但十多年来,家庭不算宽裕的他却资助了沈土根、张婷婷这两个贫困生直到他们走完了求学之路。

  如今边胜荣已经年过半百,也曾有领导提过要将边胜荣调到更轻松的部门,但是都一一被边胜荣婉拒了。“我对王江泾站已经很有感情,这里的业务我也都很熟悉了。”老边早已深深扎根在基层工作里,王江泾站就是他的家。他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不善言辞,那些在别人看来艰苦的工作都是他生活的乐趣,褐红色的脸上映着的是他踏实、知足的笑容。(许静娴)

  {6}任卫中

  十几年来,任卫中在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并且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环保人。1995年,他利用休息日走遍了安吉县境内的每一条水溪,查看流向、流量,收集数据资料,分析太湖水的来源和去向,提出了“黄浦江源头在安吉”的观点。后经上海市地理协会论证,安吉龙王山被确认为黄浦江的源头,任卫中为安吉打响长三角旅游品牌,促进安吉生态旅游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任卫中心里一直有个目标:建立一个生态村。1995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统里村进行环保试点,用自己的工资在统里村的荒山上种植了3000余棵树;还利用村团总支的力量,在青年农民中创建了环保小组,并通过这个志愿小组进行了系列宣传活动。经过不懈努力,“生态环保村”终于得以建立。

  2005年5月,任卫中被下派到安吉剑山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这段时间他一点也没让自己闲着,先后自费租地并建造了四座生态屋。“我建造这个生态屋就是为了给农民们做一个示范。”他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土、黄沙、鹅卵石、杉木、竹子等材料建造房屋,致力于为农村找到一个低成本、低资源消耗、有较高居住质量的住宅建造模式,而每座生态屋仅仅花费了几万元的成本。“农民兄弟不容易,现在农民在城市打工,一年一万元的收入已经算不错了,可农民建个房子就要花十几万元,也就是花上十几年。我是农民出身,建这个房子的目的就是为农民做一个示范,一来环保实用,二来也便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对任卫中的生态屋高度认可,认为这幢楼房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上进行综合设计,既有前瞻性,又有推广价值。

  任卫中不仅从实践出发进行环保,同时也不忘对外开展环保教育。1998年,任卫中主动和复旦附中建立了联系,在他的努力下,复旦附中在统里村设立了环境教育实践基地,为上海院校在安吉开展环境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便于开展活动,他挖掘当地丰富教育资源,用业余时间编写了环境教育手册,分发给学校,并给学生实地讲解当地的一些传统生产方式,使同学们更具体地理解了环保理念。

  由于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2002年,任卫中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奖”二等奖,2003年获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04年获“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荣誉称号,2007年,任卫中设计的“生态农宅”项目,获得2007年SEE·TNC国际生态奖。

  (许静娴)

  {5}边胜荣

  男,1964年8月生

  湖州市安吉县港航管理处职工

  男,195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

  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城郊港航处王江泾港航

  管理检查站站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浙江交通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 2007-10-9 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09;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03;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0;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30;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3;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31;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2;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5;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1;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4;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8;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7;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8;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6;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19;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32;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1;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0;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33;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2;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7;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5;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9;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4;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6;浙江日报000102007-10-09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