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中国大使》十月开播
· 新闻链接
· “东洋”专家东阳“鉴龙”
· “阳光工艺”练巧手
· 《42街》踢踏声
响彻杭城
· 《唱票》全国一“唱”双响
· 大运河保护由此起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备受关注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大运河保护由此起步
  本报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消息 9月26日,江苏扬州。在首届2007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市长论坛上,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国家文物局9月25日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

  9月26日,包括中国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明确提出“尽一切可能,把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运河,促进运河与城市和谐发展作为神圣使命和永恒目标”,这就是大运河申遗的庄严誓言。

  20世纪50年代,在确定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教授就主张将大运河与长城一起列为国家文保单位。但争议声传来:文物是固定的历史遗存,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河,周围又在不断变化,怎么能称为文物?于是,大运河的文物价值就在争议声中被长期搁置下来。

  但罗哲文心中的大运河情结一直挥之不去:“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规模巨大的古代工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不仅应是文物,还要申报世界遗产!”

  2005年底,82岁的罗哲文与91岁的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61岁的雕塑家朱炳仁联名给大运河沿岸的18位市长写信,呼吁联合申遗。2006年全国两会上,罗哲文等58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提案。此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长城为什么好保护,因为它是不可移动的,你不动它就可以了;运河保护困难很大,就是因为它是一条活的流动的河流,它流经多个省市,受多个部门管理,真正管理起来,没有沿线一盘棋的观念是保护不好的。”罗哲文教授道出大运河申遗的复杂性。

  “大运河申遗,首要工作就是保护水环境。作为一条流经多个省份,在数十个城市穿城而过的区域性河流,需要沿线所有省、市的积极参与”,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表示,要还一河清洁、干净、美丽的运河水,沿线的省市最好搞一个运河行动。

  “在缺乏硬约束的情况下,还需要尽快编制一个譬如‘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之类具体而有约束力的东西,沿线城市可以用类似公约的形式签名生效。”朱永新表示。罗哲文教授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运河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各地贯彻执行。

  申遗只是个抓手,根本目标是运河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要做的保护工作还很多,因而申遗急不得。罗哲文教授表示:“不要问申遗多久能实现,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大运河保护由此起步 2007-9-28 48256F32002924A648257363003DE914[A1-冯颖平≈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