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投资视点
3  4  
PDF 版
· 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
· 小企业创业创新
“引擎”正加速运转
· 打造扶持微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
· 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势头良好
· 开展三项竞赛为中小企业创优树样板
· 启动“531”小企业成长工程
· 注重政策引导加大小企业扶持力度
· 着力培育微小企业上规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
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
■ 省经贸委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吴家曦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最近,省中小企业局对我省中小企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通过此次专题报道,旨在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舆论环境,使全省中小企业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浙江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处在新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兴起了民众创业的热潮,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200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共455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9.6%,产值占84.4%,就业人数占90.8%,税收占85.6%。其中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06年比上年新增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96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4902家。我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呈现出五个新特点:

  首先,创业主体从以农民为主逐步向社会各群体扩散。改革开放初期,我省中小企业的创业主体是洗脚上岸的农民,1992年后逐步向社会各群体、各阶层扩散,进入21世纪,这一扩散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创业者中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各占一半。2006年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比例占7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7%,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

  其次,创业动机从生存型创业为主逐步向机会型创业转变。我省绝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生计,随着创业的初步成功,逐步向机会型创业转变。现全省已进入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根据省中小企业局2005年千家工业小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民众机会型创业近70%,而生存型创业仅为30%左右。

  第三,创业方式从模仿型创业逐步向创新型创业发展。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模仿为主的创业导向,这些创业者从低起点创业起步,源源不断地衍生出一批又一批中小企业。近年来,一些新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直接走创新之路,诞生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型创业虽然不到创业总数的1%,但却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创业领域从传统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演进。我省中小企业创业领域主要分布于纺织服装等传统轻工类产业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近几年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新型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等发展势头良好。

  第五,创业阶段从一次(初)创业逐步向二次(再)创业迈进。我省许多创业者首先从商业流通业起步,然后转入生产制造业,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不断寻找新的商机,进入新的产业,开辟新的市场,实现产业转型。目前,再创业,走创新之路,实现新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创业者的共识和选择。其中进行过二三次甚至三四次创业而实现新发展的企业不乏其数。越来越多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建立起企业内部创业机制,吸收优秀人士加盟创业,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一些成功的家族企业的新生代创业者逐步从父辈那里接手企业,在高起点上推进继承型创业。

  总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省已形成了民众的创业机制、企业的生长机制、技术的创新机制、企业家的培育机制以及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已处在新的起点上,为走“新型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中小企业创业

  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

  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宏观环境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创业已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既具有利条件,也面临新形势和存在新问题。

  一是创业精神不断强化,但投机意识有所蔓延。我省现有私营企业40.6万家,个体工商户179.8万户,若按发达国家个体工商户视为个体企业来计算,则每千人拥有45家企业数。另据《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我省属于创业活动高活跃地区。但是,随着民间资本的不断积累,加之投资渠道过窄,资本的扩张冲动未能充分转化为创业冲动,“炒房”、“炒股”等投机意识滋生蔓延。

  二是创业门槛日益降低,但创业成本不断上升。随着新公司法和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实施,创业门槛日益降低。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创业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土地紧缺使新创业者的创业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原材料、能源等大幅上涨使创业的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技工短缺,招工难,使创业缺乏人才支撑。

  三是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但创业起点逐步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的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中小企业创业的起点也在逐步提高:市场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对新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给中小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注册资本的要求降低了,但实际创业资金不断增加;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劳保、安全生产等规范创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四是创业行为日益普及,但创业活力仍需增强。目前,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的私营企业数量合计占全省56.6%,而丽水、衢州、舟山三市合计仅为5.8%,民众创业区域分布不均。“十五”期间,我省私营企业户数和投资者人数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小,2003年达到增长高峰,自从2004年第三季度开始,私营企业户数增幅首次出现下降,此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可见,我省中小企业创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转型发展。

  

  浙江中小企业

  要走“新型创业”之路

  为了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我们认为,在转型发展阶段,要走“新型创业”之路,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培育新兴创业群体,着重围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做三篇文章。一是推动全省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退伍军人自主创业;二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等社会优秀人士的创业激情,引导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再创业。

  其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探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出路。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有机农产品业;二是培育发展我省目前还没有但有国际市场的新兴轻工类产业;三是着力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衍生配套产业,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四是着力培育发展如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五是积极培育发展我省急需推进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

  再次,培育微小企业创业,走“新型创业”之路。一是在全省建立100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主要吸收农村农民创办的规模以下企业(微小企业)入驻创业;二是依托和利用各级创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建立200个创新育成中心,对科技型微小企业实行孵化;三是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五年重点培育2万家微小企业上规模。

  最后,扶持企业创新发展,走“创新强企”之路。通过创业培育扶持,每年新增5000家左右微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每年新增500家左右的规模以上小型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着力培育1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上市。

  

  建立中小企业

  创业的六大新机制

  在新阶段,要采取新举措,建立创业的六大新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

  举措一:建立创业现状调查制度,形成创业活力的预警机制。 一是建立创业活力调查制度。对全省11个市开展创业活力调查,分析和掌握全省民众创业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态势,为制定创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组织开展浙江创业活力研究。深入分析我省中小企业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与广东、江苏、山东等兄弟省市联合开展创业状况调研。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省民众创业有哪些变化和特征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明确创业政策的目标与方向。

  举措二:构建创业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创业的促进机制。一是针对青年、大学毕业生、妇女、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转业军人等不同的创业群体,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二是按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制定引导创业的产业政策;三是制定激发和扶持欠发达地区民众创业的有力措施,并纳入区域发展政策;四是制定鼓励创业的税收政策,对创办微利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相应的优惠税率;五是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建立政策性资金支持机制。

  举措三:构建创业辅导体系,形成创业的指导机制。一是实行创业培训制度,对首次申请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员实行免费的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探索推动新创业的新路径;二是全面推行以咨询诊断为核心的创业辅导制度,为新创办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探索创业服务的新模式;三是建立创业指导师培训制度,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结构合理的创业指导师队伍;四是组织编写创业教材和本土化创业案例。

  举措四: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形成创业的育成机制。一是创新用地制度,建立适应不同创业群体的孵化体系。着重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立科技孵化器或创业园,分别解决农民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人员的创业空间问题。对入驻企业实行创业毕业制度,给予三至五年的房租补助或优惠。二是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工业园内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为创业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三是建立创业育成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如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经营诊断等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四是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制度,优先为成长型企业提供用地。

  举措五:构建创业融资体系,形成创业的扶持机制。围绕创业期和成长期构建创业融资体系:一是利用国家逐步放开金融的契机,发挥我省民间资本丰裕的优势,鼓励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二是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解决民众创业起步阶段信贷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改变我省创业风险投资滞后的状况,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四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资产重组;五是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性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和创新融资工具,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举措六: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形成创业的教育机制。一是联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渗透创业教育。借鉴德国、美国等国的经验,在中小学渗透创业知识、创业文化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从小培养创业精神。二是与高校合作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系列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的培养与创业技能的训练,引导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种子。三是联合媒体和有关部门在社会上加强创业创新精神的宣传。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舆论环境,使民众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投资视点 00012 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 ■ 省经贸委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吴家曦 2007-9-28 48256F32002924A64825735A0011ACA6[B1-施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