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听孙犁谈人生
· 一座城市
与民工兄弟
· 向国旗敬礼
· 与梦相随
· 丹青纪事,舍此何从
· 十月献词(外一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听孙犁谈人生
□柳 萌
  我有篇文章《文坛自有细心人》,文中曾经说到20多年前,陪同韦君宜、陈荒煤二位文学前辈,访问老作家孙犁先生,由于自己处事比较粗心,未能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现在想起感到惋惜和遗憾。研究孙犁的学者刘崇武先生,从报刊上读到这篇文章,特意来信,希望我把知道的关于孙犁的事,能够写出来或者告诉他。

  知道孙犁先生名字,读孙犁先生的作品,第一次亲见孙犁先生,应该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在天津一中读书的时候。那时开始喜欢上文学,参加学校学生文学社,有次市里组织文学讲座,主讲人正是孙犁先生。讲座内容早已经忘记了,先生细高清瘐的身躯,说话语调的亲切柔和,却几十年来都不曾忘记。因此每每读他的作品,如《荷花淀》、《铁木前传》,以及大量清新隽永的散文,先生熟悉的身影总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

  真正跟孙犁先生接触,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主编这本杂志的杂文版。编辑部要求跟文学名家约稿,在天津众多著名作家中,我想到的第一位约稿作家,就是自幼敬仰的孙犁先生。记得那年春节,在天津父母家过完节,回北京上班前一两天,找到孙犁先生的家,给他拜完年谈约稿,然后就一起聊天儿。这是我第一次到先生家,屋里干净、清爽、利落,在一丛盛开的水仙花映衬下,连人都显得幽雅而高洁。从那时起,我知道孙犁先生喜爱水仙花。

  若干年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好像就是《水仙花》,灵感正是来自这次的情景。从此以后每年春节在家中,我都会养一两丛水仙花,在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这洁净高雅的水仙花,常常会让我想起与孙犁先生的那次谈话。

  跟孙犁先生第一次见面,免不了谈些个人情况。当说到我曾被划为“右派”,蛮以为他会说些类似同情的话,岂料孙犁先生沉吟片刻,用非常平和的语调说:“人这一辈子都很不容易。不过,只有经过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那才叫真正的人生,你都经历过了,就会比未经历过的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说实在的,对于先生说的这番话,起初我还不是十分认同,心想,您老人家倒说得轻松,正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遭那么大的罪,受那么多委屈,这样的人生体验宁可不要。转眼间我也成了老者,有时闲坐屋中回首走过的路,确实感觉自己的人生厚重,这时重温孙犁先生这番话,我就有了更深切的认同感。

  那时发表的孙犁先生文章,几乎都是经我手编发的,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每逢春节去天津探望父母,我都会特意去拜望孙犁先生。孙犁先生对于稿件处理,从来没有过任何苛求,对于像我这样的晚辈,他总是客客气气地商量。

  由于彼此有了信任,说起话来也就随便。有次去看望孙犁先生,他送给我一本他的书《孙犁小说选》,还有一幅他写的字,那天他情绪特别好,说的话自然就多些。他家里摆着个瓷瓶,他指给我看了看,说是他去世的老伴儿生前特别喜欢它,“文革”中被抄走,现在找了回来。他如何珍爱,等等。然后,由此谈起他的创作,他说了大意这样的话:我写的东西,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美,一个是丑;写故乡的美、人民的美,写敌人的丑、坏事的丑……他还说,根据此瓷瓶的事情,专门写了篇文学作品,鞭挞生活中的丑恶。

  孙犁先生这次的谈话,说的内容好像是创作,其实也是他的人生态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孙犁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喜欢张扬追风,他作品那种淡雅风格,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展露。有次跟一位作家朋友说起孙犁的这次谈话,我们两个共同的认识是:别看写战争、写武侠、写言情的作品,大红大紫的那么多,最后真正让人记住的,恐怕还是像孙犁的作品,关键是他写的是战争中真实的人情,而不是战争中的大场面。因为文学毕竟得讲感情,就是孙犁先生所说的,他一生追求的美好,他一生鞭挞的丑恶,全都真实地表现在作品中。

  孙犁先生逝世后,本想写点文字,表达我的怀念之情。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思想品德,如同他喜爱的水仙花,那么高洁、淡雅、挺拔,见过了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却不知如何表达得准确,就只是想想未敢动笔。趁写这篇小文章的机会,我献上迟来的一片心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听孙犁谈人生 □柳 萌 2007-9-28 48256F32002924A64825735C0031D3BF[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