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之畔,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嘉兴经济开发区。
15年前,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嘉兴市区近郊揭开了开发开放的帷幕。那时的这里,阡陌纵横,炊烟袅袅。
15年后的今天,当世人再次把目光聚焦这片希望的热土,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城市干道、欣欣向荣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的高楼华宇、碧草如茵的园林绿化……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嘉兴经济开发区建区十五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开发区,共同感受开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魅力。
打造开放新平台 建设和谐新城区
嘉兴经济开发区
十五年发展巡礼
世界名企抢滩
韩资汇聚成流
走进嘉兴经济开发区,如同进入了一个跨国企业集团俱乐部,一大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在此安营扎寨:日本的东海橡塑、红忠精工、日立锅炉、合克萨斯精工、三阳精工、胜代机械、日吉华新型建材,韩国的韩泰轮胎、晓星集团、凯米光学、大禾产机、奥托尼克斯电子,美国的爱芬食品、康龙纺织、伯林顿纺织,新加坡的斯比泰电子、雷麦克斯食品,马来西亚的东益电子,印度的特迈斯冷热工程,意大利的埃迪尔丝绸,德国的麦德龙商场,法国的欧尚超市,泰国的易初莲花超市以及中国香港特区的东方钢帘线、诚亿电子和台湾省的东明实业、宜泰鞋业、宏亚食品、和泰电子,等等。
在嘉兴经济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24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区内的“韩资集聚”现象。
1996年,当第一家韩资企业韩泰轮胎有限公司来嘉兴经济开发区时,从省、市领导到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均全力以赴,除搞好基础设施外,几十次上北京与有关部委沟通,争取投资政策的支持。“韩泰”落户后,嘉兴经济开发区抓住“韩流”东进的机遇,充分发挥“韩泰轮胎”在韩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对韩招商活动,大力宣传与韩国的历史渊源,实施“以韩引韩”策略。特别是“韩泰”的七次增资,使更多的韩商看到其成功的背后——“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为韩资大规模的进入树立了信心和榜样,与之配套的美钢模具、新盛橡胶等6家韩资企业随之而来。1999年,又一家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晓星株式会社高调进入,先后投资举办了晓星氨纶、化纤、帘子布、农用薄膜和销售公司等5家企业,总投资额达4.29亿美元,掀起了新一轮韩商投资的热潮,加速了“韩资板块”的崛起。截至目前,嘉兴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韩商投资企业64个,总投资10.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3亿美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2.3%、43%,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韩商集聚区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其设立“浙江省嘉兴韩商投资区”。
软硬环境改善
亲商安商富商
东明实业(嘉兴)有限公司是嘉兴经济开发区目前最大的台资企业。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当初跑了上海周边的十几个开发区,最终选择了嘉兴开发区,除了毗邻上海的区域、交通优势外,这里还拥有适宜企业发展的平台腹地、设施配套,尤其是被开发区工作人员百折不挠的精神、务实高效的作风所打动。
有过类似感受的投资商还有很多。早在建区之初,嘉兴经济开发区就率先提出了“一切为了投资者”的口号,以后又提出了“外商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现在更是把“环境立区”作为首选战略,并付诸行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的提升折射出了开发区人对环境建设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一流的环境,首先体现在一流的基础设施水平。15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从零起步,白手起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8亿元,建成各类道路75条80多公里,30平方公里的已建成区全部实现了“七通一平”。去年,为进一步提升开放新平台,嘉兴开发区不惜重金聘请了国内一流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形成了“一心、二轴、三片区、五绿廊”的规划建设格局,框架已经拉开,轮廓已经显现,正朝着建设一流环境的目标坚实迈进。
“环境立区,硬件是基础,但有了硬件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软件。”嘉兴开发区一位负责人的话耐人寻味。15年来,嘉兴开发区始终致力于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建立了“一幢楼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服务管理体系。为了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开发区每个月28日都要召开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外商从项目审批到开工建设、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等环节都得到良好的服务。
“打造开放新平台,建设和谐新城区。”这是嘉兴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的战略定位。
“这里,不仅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经济高地,也是一处清新宜人的生活家园。”这是每个开发区人心里的梦想。现在的嘉兴经济开发区,正以“一天创造5500万元工业产值、380万元财政收入”的速度成长,然而开发区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他们追求的是绿色GDP,是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近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快速成长中学会了取舍,率先实行了投资项目联审制度,对环保不符合要求、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坚决不批。“这两年因环保、用地不符合要求,我们谢绝进区的企业投资额达1.5亿美元。”开发区有关人员既“惋惜”又风趣地说。尽管放弃了一些机会,但节约下来的土地和环境容量,也促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型的项目进区落户,这也应证了“此消彼长”这个成语。
在环境建设和改造上,嘉兴经济开发区不惜巨资,已累计投入约2亿元建成污水管网87公里,区内工业和生活污水入网率达到8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投入1.7亿元对7家工业污染源企业进行搬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抓好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走在如今的开发区内,大道通衢,天蓝水清,碧草如茵的大型绿地,小巧别致的街头小品,花园式社区、校园、工厂随处可见,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率先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省级示范区验收,省级生态化改造正在评审中,今年又启动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一直领跑全省开发区的生态建设。
招商选资引强
产业集群显现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嘉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理念和招商思路已日趋成熟、理性,最大的变化就是进区项目的质量高了、企业增资的数量多了、产业集群的步伐快了。
与各地开发区一样,嘉兴经济开发区也有过“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招商历程。当有的地方还在为争夺“单个项目”而激战正酣时,嘉兴开发区的领导层审视到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提出了“二三产并重、产业链招商、大项目引领”的思路,把目光锁定在知名跨国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上,把资源集聚到引进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关联度高的好项目上,抓大引强,招商选资,走出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汽车零部件产业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从1996年引进第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嘉兴经济开发区抓住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专门规划了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地,把目光瞄准了汽车生产大国——日本,连续几年召开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会,相继引进了日本东海橡塑、古河电装、村上石崎、红忠精工、合克萨斯、胜代机械等一批知名企业。截至目前,开发区内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0多家,投资规模达8.23亿美元,成为嘉兴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纳入了嘉兴市重点扶持和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产业目录。
“嘉兴虽不生产整车,但随着一批生产帘子布、反光镜、汽车电子装备、减震器、汽车音响、紧固件等零部件企业的落户和发展,路上跑的小车都有‘嘉兴制造’的影子。”有关人士感叹道。小部件成就了大产业,这也是嘉兴开发区致力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写照。随着产业集群步伐加快,产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许多已落户的企业对在嘉兴开发区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纷纷增资扩股,加快出资进度,今年前八个月增资项目完成合同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56万美元,分别增长123%、13.4%,既节约了土地,又做大了企业,促进了外资企业的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嘉兴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化纤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它们就像一条舞动在嘉禾大地上的产业“巨龙”,成为吸引新项目纷至沓来的强大“磁场”,成为拉动开发区乃至嘉兴市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运河新区亮相
外商投资新宠
万达城市综合体、颐高数码港等新型业态项目相继落户运河新区;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的高新软件园掀起了美丽的盖头;位于阳光大酒店西侧、具有嘉兴地标价值的五星级酒店项目用地成功出让……今年以来,嘉兴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如同当前的股市一样“跑火”,风生水起,好戏连台,拉出了一条“大阳线”。
近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认识到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进的承载区,编制了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方式,拓展空间,合理布局,并加大了对服务业招商力度,相继引进了德国麦德龙、法国欧尚、泰国易初莲花等世界著名的商贸业态,今年又有星级酒店、现代物流、“4S店”等一批新型服务业项目抢滩落户,前8个月新引进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项目111个,外商投资合同利用外资4532万美元,占新批外资总量的66.5%。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新宠”,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运河新区作为重点培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它的开发建设被嘉兴人民寄予了厚望——嘉兴商务中心。如何在这块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一座现代化兼有江南水乡特色、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城,嘉兴经济开发区一开始就坚持了高起点的城市设计和业态规划,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反复比选和论证,一个融城市建设、景观体系、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区规划“新鲜出炉”,确定了商务办公、现代商贸、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使蓝图早日成为现实,嘉兴开发区加大了对运河新区的设施建设、招商推介力度,引进了万达城市综合体、香港元一柏庄房地产、颐高数码港、商检大楼、丝绸公司总部、五星级大酒店等一批新型业态项目,前来考察的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络绎不绝,大开发、大建设的态势已经形成,一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已“呼之欲出”。
如果说发展制造业是做“增量”文章,那么,发展服务业就是“提质”的点睛之笔。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认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嘉兴经济开发区还不断刷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把触角延伸到软件外包、人才培训等领域,加大了科技招商力度。依托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启动了高新软件园的开发建设,成功引进了北京大学软微学院实训基地、上海交大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助推软件服务业的加速崛起。
结束语
有这样一组数据见证了开发区的成长印记:15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合同利用外资20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亿美元,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68个,超亿美元的大项目5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家。
有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开发区的发展速度: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5.4亿元,财政总收入10.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88亿元,出口总额8.96亿美元,五年间分别年均增长49.1%、63%、90.5%、63.3%。
有这样一组数据诠释了开发区的发展质量:2006年,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强度358.8万元,平均每亩土地实现工业产值145万元;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综合能耗0.63吨标准煤,仅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一。集约化水平走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的前列。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最生动的语言。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嘉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者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艰苦创业、负重拼搏的豪情,演绎精彩、争创一流的追求……
追求,是椭圆型的跑道,永远没有终点。
15年的步履匆匆而矫健,15年的创业辉煌而生动。而今,风华正茂的嘉兴经济开发区,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展望未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云达满怀信心地说,要争取早日跻身于“国家级俱乐部”。
信心源于实力,未来决于行动。在《嘉兴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到2010年前后,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总规模25万人,累计引进外商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当年实现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