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苏州经济往往是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代名词。然而,2006年苏州个私、外资和国有集体投资分别为660亿元、650亿元和450亿元,私营个体投资首次超过外资近10亿元,增幅高于外资和国有集体投资,总量居首。
10天之内,同一镇两家民企
上市的背后
2006年11月20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的“金螳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10天之后,同镇的民营IT企业“新海宜”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钟。
一个镇有两个民营企业连续上市,这在全国并不多见。这两家企业位于全国外资最为集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其中更蕴含着深意:苏州经济发展的轨迹,从此之后,不再是外资推动型,而是走向外资、民资和国有集体“三轮驱动”。
来自苏州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今年8月末,苏州市私营企业总数达11.7万户,注册资本总额2653.2亿元;个体工商户总数25.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115.2亿元。
如此数量庞大的民营经济在数年之内出现,体现了较强的政府引导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的兴起,苏州开始大量引进外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相对GDP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略显滞后,这种现象曾被讥讽为“只长骨头不长肉”。
从2004年开始,“苏州模式”起了微妙的变化,苏州提出了民营经济3年腾飞计划,提出到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基本实现主要指标比2003年翻一番,使苏州成为江苏民营经济发展龙头和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地区;2005年又提出了全民创业、自主创业。
在政策引导下,苏州民营经济获得迅猛发展。2006年上半年,苏州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成为全国私营企业户数最多的城市之一。
苏州民企:走向高新之路
一家民营企业,却做起了CPU芯片制造的高技术行当:2006年12月,我国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电脑和系列笔记本电脑——“龙梦”电脑,在常熟的梦兰集团问世。高新技术产业,让苏州民营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路,梦兰集团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从诞生之初,很多苏州民营企业就肩负“富民”和“自主创新”的双重使命,让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众不同。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苏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环视苏州民营企业,可以发现这一特点:昆山好孩子集团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1700件,在美国拥有35%的市场占有率;苏州路之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网络微电脑洁具控制器,被日本众多知名公司列为首选配套产品,中央空调智能网络微电脑控制器控制系统也成功使用在三星的DVM、三菱的SYSTEM空调系统中……
今年7月上旬,苏州市发布了《2006年苏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其中一个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苏州的75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535家是民营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