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苏州:个私经济唱起“大戏”
· 浙江省’2007社科普及周揭幕
· 昆山:外资民资走向融合
· 华夏优秀民间绝活平湖“打擂”
· 浙大2008年将招
研究生5600人
· 哇,好大的鱼
· 哇,好大的鱼
· 国庆期间杭州增开临客14.5对
· 我省又有17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 “无车日”:老百姓出行方便了
· 台风过后首批
节能灯启运香港
· 救灾中,政策性
农业、农房险作用凸现
· 在不断创新中推进各项工作
· 2007千岛湖秀水节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昆山:外资民资走向融合
本报记者 黄宏
  谈到昆山,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当地数量惊人的外资企业,当地的民营经济是不是被“盖顶”了呢?然而,记者采访时却发现,昆山民资与外资“共舞”,走上发展的“超速道”。

  一天诞生12家民企,

  秘诀何在?

  在昆山的花桥镇,有一家震雄电线电缆公司。1999年,这家公司资产不到100万元,员工不过七八个人,到2006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0亿元,跻身于中国民企500强,今年预计销售额更可望突破30亿元。震雄电缆,只是昆山民企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昆山市经贸委,相关同志告诉记者:该市每天诞生12家民企,每天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增加2900多万元,到今年8月,全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已达到371.9亿元。

  是什么原因,促使昆山的民营经济突然发力,近几年从“小苗”长成“大树”?

  震雄电线电缆公司副总经理廖学明用一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配套,成就了今天的‘震雄’。”昆山经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外向型经济,而用外资带动民资,成了昆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

  “震雄”、“哈森”、 “三牛”、“好孩子”……这些上中国民企500强排行榜的昆山企业,起步和发展时,往往从为外资配套起家。

  昆山开发区是全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706亿元,笔记本电脑产量1291万台,数码相机产量172万台。

  电子信息产业往往要求“零库存”,特别讲究配套的效率和速度。给外资企业打工,挣不了几个钱;而给外资做配套,收益则要高出很多,目光敏锐的昆山人把眼睛盯在给外企配套这一商机上。

  这让昆山民企走上了“超速道”。据了解,目前在江苏县级市中,昆山民企注册户数已经位居全省第一,注册资本则位居第二。

  创新:推动外资民资走向融合

  给境外企业做配套,虽然风险较低,但民企一直有种依附感。因此,当长大后的配套企业“腰杆”越来越硬,他们配套的不再仅仅是某家企业,而是某一产业集群,甚至自主开拓市场,让外企为自己配套。如江苏苏杭电子有限公司已经从被动为台企配套到吸引台企为其配套。“现在,有18家台资企业给我们配套。”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在昆山,境外资本民资已经开始走向融合,两者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昆山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配套,引进消化新技术,站在巨人肩膀上,昆山民营企业开始走上了跨越式创新之路:昆山沪光汽车电器公司与泰克等国际大公司合作,巧妙地借助“外脑”,使企业生产迅速向国际标准看齐,每年产值以50%的速度递增,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线束专业生产企业;千灯镇的苏州元素集化学工业公司则坚持自主创新,超越了原先的日化行业,延伸到大型彩色显示器生产行业……

  受大环境的影响,一大批企业干脆直接引进了外企的管理模式。昆山禾顺砂布纸公司成立于1997年,走进这家企业,记者的第一个感觉是特别像外企:洁白的墙壁,淡蓝色的隔离屏风,干净整洁的地面,办公区内鸦雀无声……经理王海刚说,外企的管理模式效率很高,所以干脆将其管理模式引进到自己的企业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昆山:外资民资走向融合 本报记者 黄宏 2007-9-23 48256F32002924A64825735B0034C43A[A1-黄宏≈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