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奥运圣火不能入台的责任完全在台湾当局
· 两名俄罗斯漂流幸存者被发现
· 浙江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 举办大型活动须经安全许可
· 吕秀莲游锡堃因“特别费”案遭起诉
· 八部门出台五项举措稳定物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防抗超强台风“韦帕”
浙江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浙江再创抗台新经验

  第一、首次签发“紧急转移令”,12小时完成防台史上空前的群众大撤离

  第二、强制措施确保渔船归港、渔民离船

  第三、城市抗台不留死角严防“连锁反应”

  新华社杭州9月21日电 (记者 张乐 章苒) 超强台风“韦帕”19日正面袭击浙江超过14个小时,给浙江带来的考验甚至超过去年的超强台风“桑美”。然而在中央的直接关心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靠前指挥下,浙江采取许多强有力措施决战台风,创下了同级别台风伤亡人数最少、倒塌房屋最少、直接经济损失最小三个之“最”,交出了一份防抗台风的优秀答卷。

  多重不利因素 抗台困难空前

  去年袭击浙江、福建两省的超强台风“桑美”,是5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然而相比“桑美”,本次“韦帕”的防抗困难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是本次台风强度强。登陆前中心风力16级风力维持时间达14小时。登陆时中心气压950百帕,强度与2004年“云娜”和2005年“麦莎”相当。而且登陆时10级风圈和7级风圈半径都比上述两个台风大很多。

  其次是生成速度快,来势凶猛。“韦帕”16日8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生成后,在短短45小时内中心最大风力完成了连跳八级的过程。在登陆前数小时又突然加速,导致登陆时间比预计提前3个小时左右,使得灾前转移的时间显得尤为紧迫。

  再次,“韦帕”水汽充沛,给浙江各地带来了强降水,极易造成小范围的泥石流、山洪,给浙江各地水库、山塘、堤坝带来严峻考验。

  最后,登陆时间和线路尤为不利。本次台风登陆时间在深夜2时30分,正是人困马乏、群众入睡、能见度最低的时候,而台风在正面登陆温州苍南后,又自南而北纵贯大半个浙江,给经济发达但抗台经验相对缺乏的杭嘉湖绍等地区带来了巨大威胁。

  除了自然客观因素,其他一些因素也给本次抗台增添了多重新的困难。此前台风“百合”刚刚绕道而去,“十防九空”也让许多干部群众产生了麻痹思想,防台警惕性不高;沿海各地刚刚“开渔”出海,渔汛大好,不少渔民不舍放弃这一丰收时机,人员转移和渔船归港增添了空前的难度;“韦帕”是浙江自建国以来少有的迟至9月中旬登陆的台风。此时正值学校开学,国庆将至、旅游旺季到来,如何确保大量中小学生和外地游客的安全,也成为此次抗台遇到的新难题。

  领导靠前指挥 确保政令畅通

  早在台风刚刚生成之际,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就反复要求各地、各部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防台抗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以“不死人、少伤人”为目标,尽可能把台风带来的影响考虑得更严重些,把防御的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些。

  在台风逼近和登陆前后的关键时刻,赵洪祝、吕祖善等多次到省防指现场亲自指挥。强台风登陆不久,赵洪祝即率省委、省政府救灾慰问组赶赴温州各受灾点,慰问灾民,指导救灾工作。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也迅速行动起来,严阵以待,靠前指挥。省政府还组织了4个防台救灾工作指导组,于18日15时出发,分赴温州、台州、宁波、舟山协助指导当地开展防台救灾工作。省级医疗救援机动队、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和民政救灾队伍也及时紧急动员了起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还果断采取法律手段,使防台抗台的政令畅通无阻传递到基层抗台第一线,为抗台争取宝贵的时间。如根据此前出台的《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和防汛防台预案,省防指首次宣布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市县依法进入类似于“紧急状态”的紧急防汛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省里还强化领导干部问责制并加强检查,一发现干部不在岗在位、失职渎职的,就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为保障抗台人员到位、措施得力,地方纪检监察部门还纷纷派出督察组,深入一线监督领导干部到岗在位情况、责任落实情况以及人员转移和物资准备情况等。

  落实“不可能的任务” 再创抗台新经验

  针对“韦帕”的莫测和干部群众中的经验主义苗头,浙江省委、省政府不是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做赌注,而是真正以人为本,作出了一个空前的决定:危房、危险地质点和避风港渔船三大危险地带的群众全部转移,人口稠密、抗台能力较弱的中心城市停工、停业、停市,用“避台”来把人员风险降到最低。

  第一、首次签发“紧急转移令”,12小时完成防台史上空前的群众大撤离。根据对超强台风的分析,全省必须在仅有的十几个小时里转移上百万人。为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浙江省政府于18日上午发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紧急转移令”,严令各县市在18日18时前,三类危险地带人员必须转移完毕,一个死角都不许留!并特别要求基层干部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拿着这道“紧急转移令”,挨家挨户磨嘴皮,做工作。结果,赶在强台风“韦帕”登陆前,浙江硬是紧急转移了179万人,创下了浙江“抗台”史上灾前转移人数最多的记录。

  第二、强制措施确保渔船归港、渔民离船。浙江沿海渔民众多,正值渔汛,多数渔船刚刚出海。为避免去年“桑美”台风福建沙埕港的悲剧,省委书记赵洪祝通过防指大屏幕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向各地市负责人强调:“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出海的渔船召回来!所有渔船必须一一对号!”通过手机短信、海堤喊话和其他措施,一一联系出海船只,晓以利害,劝说回港。截至18日20时,全省3.94万艘船只回港避风。同时,危险地区所有停泊在避风港内船只的人员也被强令离船上岸。

  第三、城市抗台不留死角严防“连锁反应”。与过去的历次台风不同的是,本次台风纵贯浙江经济最发达的主要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大多缺乏防台经验,且正值学校开学、旅游旺季到来,如何保障学生、外来务工者和外地游客的安全,成为摆在这些城市面前的巨大难题。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指挥下,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地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采取停止户外集体活动、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工厂停工、市场停市及必要的交通管制等措施,以超常规手段来防御超强台风。随着台风步步逼近,杭州、金华、丽水、嘉兴也拉响一级防台警报。全省11个地市有9个地市,总计80%以上学校停课。部分地区工厂停工、市场停市,风景区封闭,游客疏散,部分道路实施交通管制。

  此外,浙江省还十分注意针对城市特点抓抗台。全省各城镇各职能部门全体动员,城建城管部门检查老城区低洼地区积水排涝设施,确保城市下水道通畅,避免发生下水道堵塞引起的溺水、触电等伤亡事件;特别吸取济南暴雨致使大面积死伤的教训,对所有居住在低洼地带和地下空间的城市居民进行排查、转移,避免发生类似事故;对于数百万农民工,杭州等地要求台风期间所有建筑工地一律停工,工棚实行强制拉电;城市树木和广告牌加固,预防树木、广告牌被风刮倒后压倒电线触死人,或者引起全市的交通堵塞。

  尽管台风来势凶猛,但因为人员转移及时,截至19日20时统计,浙江省尽管共有55个县721个乡镇76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948间,直接经济损失达56.2亿元。但报告死亡人数仅5人,失踪3人,受灾受损失程度降到了最低。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浙江的防抗台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称赞这是历史上同级别的台风中,倒塌房屋最少,死亡人数最少、报告损失最小的一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3 浙江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2007-9-22 48256F32002924A64825735D0056B969[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