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我为‘两创’献计献策”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创业创新,大学生大有可为”
· 网友留言
· “我为‘两创’献计献策”
· 居民都是“诸葛亮”
· 民智民意围绕创业创新涌动激荡
· 设立基金扶持创业创新
· “我们也来献一计”
· “我为‘两创’献计献策”大型报网台互动论坛直播昨举行
· 通过创业促就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型报网台互动论坛直播,现场嘉宾和广大网友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献计献策
民智民意围绕创业创新涌动激荡
本报记者 刘刚 袁艳 通讯员 廖小清
  “要通过这次献计献策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民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好地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主战略落到实处。”

  今天下午,在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主办的“我为‘两创’献计献策”大型报网台互动论坛直播现场,以及全省11地市的分会场,省有关部门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围绕如何为“两创”献计献策,与网友们互动讨论。

  农村创业创新引起最大共鸣

  围绕哪些主要方面为创业创新献计献策,是这次论坛讨论的重点。

  “凡是有利于促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凡是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凡是有利于全面改善民生的,凡是有利于促进党委政府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提。”

  互动论坛一开始,省委政研室主任陈一新开门见山地发表了他的看法。

  “我来谈一下如何为‘三农’工作创业创新献计献策。”省农办主任王良仟认为,我省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因此,推进“两创”,首先要培育农业创新主体,把传统农业改造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创新农民培训机制。

  王良仟的一番话引起与会嘉宾、桐庐万强农庄“庄主”钱万强的共鸣。

  10年前就到桐庐农村创业的钱万强对“三农”有特殊的感情,他建议要用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武装农民,让他们在创业、创新中有所作为。

  作为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长,多年来,金庆生带领自己的团队为我省农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产农作物新种苗。他深有感触地说,人才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但是人才缺乏恰恰是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农村创业创新掀起新高潮的难度可不小。

  金华分会场的一位网友提问了:既然农村是创业创新的薄弱环节,那么,能否把更多的培训班直接开到村里,构建更有效的农村创业创新信息沟通渠道呢?

  省农办主任王良仟回应说,为了提高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和从事现代农业的能力,我省正在抓紧建立一个全省农民培训转移就业的信息指导平台。

  互动现场的热烈讨论气氛,引发不少网友跟帖留言。宁波一位网友建议,农民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还是电视和广播,因此建议多开设一些服务专栏、频道,把最新的农业知识、信息、技术告诉农民,做农民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

  发展方式转型意义十分重大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意义重大。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主战略,需要高举创新的旗帜,以创新促进转型,以创新推进提升。”

  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建议,为“两创”献计献策,要围绕发展理念创新、自主创新、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改革五个方面进行,通过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激情,加快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业创新,最重要的领域是工业。”省经贸委副主任郑一方请大家多为产业创新献计献策。他建议大家,可以从如何推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如何在企业中倡导创业创新精神,提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来献计献策。

  产业创新,智慧何来?

  来自杭州祐康食品公司的技术工人金群伟一席话让大家深有感触。金群伟告诉大家,几年前,“祐康”设立了员工合理化意见互动平台,从此,金点子源源不断。公司开发新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微生物达标难题,就是靠一线工人的金点子解决的,现在这个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达1亿元之多。

  金群伟讲述的故事立刻引起了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的注意。他表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具有首创精神,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两创”战略要贯彻好,必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他同时建议大家,在献计献策时,要围绕遇见的问题展开。比如如何营造有利于“两创”的环境、如何引进创新人才、如何完善创新平台、深化创新体制改革等。

  听了蒋泰维的建议,现场嘉宾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表示,作为一家成立不过五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科技企业的资源要少很多,因此,他希望政府在科技扶持资源的分配上,能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创业创新之路,在互动中拓宽

  “与成功的创业者相比,我们大学生首先缺乏的是开阔的眼界。”徐学朋是浙江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大三的学生,今年暑假,他特意到香港、贵州等地考察,对如何创业创新,小伙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呢?在直播进行中,一位湖北的大学生创业者网上提问:我想在杭州开家电脑公司,不知道在工商注册登记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

  “首先要选择经营的主体方式,是公司还是合伙,或者是个体工商户,我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面对这个“千里迢迢”的提问,省工商局副局长马柏伟热心地进行解答。他告诉这位网友,大学生在浙江创业,注册上也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注册资本可以分三年支付,注册登记的有关费用可以享受减免优惠。他建议网友遇到具体问题可以再向开办地的工商机关或拨打12315电话咨询。

  随着互动论坛的深入,与会嘉宾、网友们关于创业创新的想法和思路越来越丰富。

  来自杭州天城社区的陈水丽,做了九年社区干部,她说,她工作的社区里有800多失业人员,除了“4050”群体外,还有很多低年龄段的人员,她希望劳动保障部门多提供一些招工信息,多开设一些免费的就业培训班。湖州一位网友也发帖提出“低龄就业难的问题”,希望有更多部门和平台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来激励就业。

  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朱绍平接住这个话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给不少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了岗位,但任务还很艰巨。“4050”以下人员,包括其他城镇的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他认为,贯彻“两创”战略,关键是要以富民为中心。对我省创业创新者而言,关键要提高初次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自主创业能力。

  一条条留言、一个个建议……原定1个半小时的直播,延长了半个多小时。在与会嘉宾、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中,人们看到了我省各界群众迸发出的创业创新激情和期待。

  (本报杭州9月20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我为‘两创’献计献策”特别报道 00004 民智民意围绕创业创新涌动激荡 本报记者 刘刚 袁艳 通讯员 廖小清 2007-9-21 48256F32002924A64825735C0053FCAA[A1-刘刚≈A1-袁艳≈A4-廖小清(实习)≈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