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
来我省视察灾区指导救灾
· 我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载誉归来
· 白鹭嬉水新安江
· 《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 愿“公交周”的新风常吹
· 省红十字会
救灾物资启运灾区
· 首批66个全国“巾帼示范村”被授牌
· 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紧急出征
· 我省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 “西泠印社·日本天溪会书法交流展”举行
· 上海:引领长三角发展的龙头
· 新浦东 新气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海浦东开发17年,国际金融中心风采初具——
新浦东 新气象
本报记者 刘刚
  1990年,国家实施上海浦东开发战略,由此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17年过去了,浦东,正成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金融心脏。

  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浦东新区进行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也是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浦东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打造金融中心,不靠定量指标

  如果说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远大理想,那么,浦东就是实现这一理想最关键的“角色”。

  浦东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目前,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共集聚中外资金融机构400多家,外资银行的金融资产总额和贷款余额约占大陆地区外资银行的一半左右。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金融业的摸索中,浦东也找到了如何成为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这就是在不久前刚刚出台的《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一般的规划不同,这一规划除少数几个预期数据外,通篇未作定量指标。

  “靠指标建不成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的是包括专业人才、创新氛围、服务供应、后台支撑、生活配套等在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规划》起草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主任助理曹昱解释说。

  而看似简单的环境建设,其实对政府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划》中,多项试点被列举为争取对象:争取试点国债期货、外汇远期、股票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率先在国内探索私募基金合法化、规范化的发展途径……诸多试点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浦东要成为金融标准制定者的雄心。

  雄心正在成为现实。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中心、劳合社(中国)再保险公司等一批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已相继落户浦东,国内仅有的两家货币经纪公司、全国首家信托登记机构落户浦东,9家外资银行申请法人资格获得批准、注册地选择浦东。

  政府倾心培育“大社会”

  在浦东,随同经济实力一起壮大的,还有各类社会组织。

  统计显示,目前浦东新区各类社会组织已从2001年的248家发展到603家,增长了近2.5倍。

  社会组织壮大,是浦东倾心培育“大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实施计划中,转变政府职能,壮大健全社会服务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浦东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行业协会登记改革试点;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并推出了有关社工服务的标准,国家民政部对此高度认可,并将其上升为全国标准。

  社会组织壮大了,政社合作的基础也就有了。2006年,浦东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区级市民中心,在这里有一个热闹去处——市民会堂,培训、讲座以及社团活动络绎不绝。与以往不同的是,管理这些活动的是一个陌生的机构——“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公共服务的全流程被切分为管、办、评三大块,政府更多地“掌舵”,而把需要专业技能的“划桨”任务交给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估。

  有了政社合作平台,浦东还率先探索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社合作提供公共服务新模式。将涉及政府公共服务、事务性强的部分事项,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建立起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去年,新区政府共出资4000多万元购买民间组织服务。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新浦东 新气象 本报记者 刘刚 2007-9-21 48256F32002924A64825735C0048947E[A1-刘刚≈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