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消息 我国将在明年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展开,各地申报项目达2334个。同时,文化部将从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中,选择适合组织群众活动的节日,建立民族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10月1日,我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进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这次历时4年多的文物普查,对文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拓展,明确提出将水下文物、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列为普查对象和重点,并将文物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列入普查指标项,已经损毁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样纳入登记范围。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包括中国内海、内河及内湖的水下文物普查被列为专项工作在全国启动,这是我国首次对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全国性普查。
同时,我国正通过各种举措,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这些举措包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相关档案,征集并保管其代表作品,同时即将出台暂行办法,对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义务和资助作出规定。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国家将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