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长桥散记
· 黄帝的遗产
· 年轻的心
不再漂泊
· 城市屋檐下
· 假若牛顿故居
在中国
· 月亮唱歌的夜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长桥散记
□蒋豫生
  自从我家来水乡塘栖定居后,生活便与水和桥息息相关了。这座栖落在堤塘之上开门见水出街过桥的老镇,被大运河及数条支流分割成十多块,由几十座长长短短或拱或平的石桥相连,其中最出名的就数长桥了。广济桥(还称之通济桥、碧天桥等)是它的大名,不过镇上老人都叫它长桥,是谓俗称吧。这很有点像孩子在学校有了学名,而在家里仍习惯唤其阿大、阿二或者阿狗、阿毛那般。

  长桥始建年代不详。我查过几本旧镇志,相传唐代这里便有桥了,只是年代久远,又不很牢固,坍塌了。现存的这座桥是明代弘治二年在这儿(那时还只是个较大的村子而已)经商的鄞县人陈守清,因见每年都有过渡的人遇狂风急浪翻船溺死的,遂决心在此建桥。他除了倾自家所有外,还北上京城用其类似武训办学的方式去募集,或携银铃行走京城街巷,或自缚铁索终日坐在街头,藉以引起人们注意,用句现时的话语即是:请大家为大运河南端的塘栖造桥献一份爱心。他的举动甚至感动了宫中,连太后、太子及朝廷官吏们都捐了银两,历时九年,于1498年建成。这位并非本土的“开当”人,这位原本家境殷富的生意人陈守清没有留下什么文字,我们无法知晓他的思想和其中细节,他吃了千辛万苦留下的是一座桥,一座实实在在恩泽世人的桥,让我每每想起都会为之感动都会为之敬仰。长桥建成后的五百余年中,又有几次由塘栖卓氏等捐资募资进行过修葺,确保了大桥无恙,后人也不该忘记。

  这座七孔的拱形石桥长八十三米、宽四点四米、高十三米,中间最大孔径十五点六米,两边共一百六十档石阶,浑然一体,气势恢宏。长桥顶端四角各凿有一个二三十厘米直径的圆孔,或许先前那里曾建有桥亭。这么大一座建筑物,不用钢筋水泥和一钉一铆,全用石块砌成,着实不易,在当年更可称是个规模浩大的重点工程。

  长桥的规模,大概可列同类中的古桥之最。我留意过各种建桥资料,均未见超过它的。名气很大的杭州拱宸桥与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同为内河石拱桥,但前者仅三孔,后者也只五孔,且它们的建造都比长桥晚。嘉兴王江泾运河上的垂虹桥,常被称为浙北平原上最大的石拱桥。我跟持此观点的嘉兴影友小王说,桥外有桥,多看看吧!开始他还不相信,及至前来亲眼目睹后,回我一字:服!当然,垂虹桥虽小一号,也年轻些,但其建造之精美还是首屈一指的。

  巍巍长桥建成后,五百多年间,本地的外来的文人们为它吟咏过不少诗词,旧镇志上记着厚厚一沓。其中有一首明代的《溪河夜泊》,我很喜欢。诗云:“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萧歌声喧春梦杳,两廊灯火映溪红。”然当年陈守清苦苦建桥之初衷,实非为了让人观赏,而是为了交通之便。镇志记载:“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修筑广济桥,使两岸聚连成一片,蔚成大镇。”正是由于修筑了此桥,沟通两岸,这里才逐渐兴旺,由村变镇,乃至清初雄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成为一处经济繁华交通便捷名儒辈出的水陆码头,清康熙、乾隆几次南巡在此驻跸。这些后来的事,也许是陈氏当年不曾想到的。

  我小时候,长桥是常去之处。我喜欢站在或坐在桥顶,看一艘艘大帆船收帆过桥洞,数一列列船队的拖船只数;喜欢与伙伴们自桥脚作快速登桥比赛;喜欢于夏夜去长桥上乘风凉,听大人们说老底子的事情;喜欢让小船载到桥洞下,昂头观望顶端镌刻的双龙戏珠浮雕,辨认桥身两侧已经模糊的楹联……后来长大了,去外埠读书、做事,心里梦里思念的家乡,脑海中出现的场景,除了老屋,就是运河,就是长桥。每次回家,无论时日长短,在熟稔的老街上走着走着,便会来到长桥,登上桥顶,看看长桥,看看家乡的变化。此时的长桥,很像一位皱纹斑斑的慈祥老人,将我们这些游子拥揽怀中,让人体味家乡的温馨,感受世间的变迁。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大运河这条重要的交通命脉日趋繁忙,往来船只难免会碰撞桥墩,枯水季节甚至屡屡发生堵航现象,成千上万艘大船小船将整个航道塞得满满当当,且一堵就是好多天。于是,1995年有关方面在每个桥墩两侧修筑了防撞的水泥墩。我还为此画了一幅题为《既保文物,又保通航》的速写,登在杭报上。可此举仍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上边就有了长桥要拆,或者整体迁移的动议。消息传到老镇,令人跺脚坐卧不安,无法接受。长桥是塘栖的标志性建筑,是历史见证,实在是老镇之魂啊!这样的老桥,又如何拆得?

  幸亏那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了内河航道建设,并有了改造航道经济上的扶持政策,还在杭州召开了首次全国航道建设会议。抓住了这个机遇,在上上下下的积极努力下,争取到了于老镇旁另开一段新河道的工程项目。几年后,投资七千五百万元、三公里长的一段新航道开通了。长桥终于保住了,又能长久地与塘栖相伴了。    

  有一首歌中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长桥虽无言,不过它那饱经风霜的每一块砌石,甚至它上面的每一片苍苔,每一丛依附于它的老藤,似乎都在向世人昭示着交通的功能,诉说着一座桥与一座城镇的故事,以及它对历朝历代修桥的护桥的人们的谢意。它以自身之驱,承载历史,服务世人,无怨无悔。

  金秋时节,大运河畔又一轮修桥工程即将完工。抽空去塘栖看看长桥吧,老祖宗遗赠给我们的宝贝已经不多了,能看到它,也是我们后人的一种福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长桥散记 □蒋豫生 2007-9-21 浙江日报000152007-09-21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