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长桥散记
· 黄帝的遗产
· 年轻的心
不再漂泊
· 城市屋檐下
· 假若牛顿故居
在中国
· 月亮唱歌的夜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屋檐下
□徐伟军
  镜头一:深夜,一群路边的人

  那天,我与几个朋友从茶室闲聊后出来,过了午夜,人影很少。天微微飘着细雨,湿冷湿冷的,一下子找不到出租车,我小跑着穿过国道,还未到马路对面,耳边突然传来一些嘈杂的声音,但一点听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恍然间人影出现了。公交车的站点上,居然挤着黑压压的一群人,各种姿势都有,站着的,蹲着的,斜着的,低头坐着的,手抱膝盖的……有的手里还提着马夹袋,隐约望得见藏着白色的泡沫快餐盒。很快,我本能地反应是一群上访人,然而,我又很快否定了自己,深更半夜地在大马路上能上访什么呀?稍微走近点,在雾气缭绕红韵濛濛的灯光下,我看清他们倒很整齐地穿着一身蓝蓝的布服,那些斑斑驳驳的脸似乎也是差不多的,不知是光影的缘故,还是什么,脸的轮廓很明显,里面夹杂着三五个女的,大概相互都很熟,也不时地有脆脆的女声从粗粗的男音中浮出来,我始终听不出他们是在吵闹、是在调侃,还是在相互间诉说心事。

  不一会儿,一辆大客车在这个白天的公交车站点上停了下来,在高大的车身左侧,我看见了这个城市的一家集团企业的名字,这是一辆厂车。这些人,就在车停的一刹那,像听到号子声一般从等待中清醒过来,精神抖擞、跺脚搓手地冲了上去。黑黑的一群挤在客车上,穿过一个睡着的城市。

  而我想,他们的黎明已经开始。

  镜头二:别样的年味

  当我的老家人都搬走的时候,这个小镇已是非常的热闹,一万多民工兄弟从全国各地涌了过来。因为他们在离我老家咫尺之遥的园区里打工,这些民工就像螺蛳沿石坎一样租住在小镇的一大批老屋里。

  我家的三间老屋一直租给三户四川人。其中有一户全家都来了。去年暑天,我回老家吃葡萄的时候顺便遇上了,小孩子六七岁的样子,还不到上学年龄,在我家院子里独自玩着。没想到,今年春节回去我又见到了,就好奇地问孩子:“过年都不回家?”“是啊,我们一家都在,我妈还在给我做糍粑呢!”小孩说完,跑进了灶间。

  我也走进了我曾经用木柴烧过许多年的灶头间。此时,有一个淳厚的妇女在偌大的铁锅前忙碌,见到我,她感觉有点面熟,大概也想起我是她的房东,她略带生涩地笑着说:“小孩子过年特别爱吃糍粑,他爹也爱吃!”我看着她灵活的翻手的姿势,糍粑已在她的指缝间“嗤嗤”作响,一股热腾、油润、酥软的气味飘了过来。我痴痴地站在边上,不知是在想着自己遥远的年味,还是被眼前的妇人这熟稔的制作、满心的希望所感动。

  我从我的老家出来,熟悉的一缕缕炊烟在屋瓦间升腾,这炊烟还属于我吗?

  镜头三:广场,异乡的天空

  这个广场,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心脏。城市的一呼一吸、一搏一动,常常很快传递在广场里。这里的晚会、展示频繁地上演着,周末电影接二连三地放映着。广场,对于谁,都拥有一张永久的“入场券”。广场以其丰富的信息、宽博的胸怀、迷人的色彩吸引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张张忙碌的脸从我眼前不断晃过,这脸吹过了这个城市的风,沾上了这个城市的尘埃,他们的目光和肌肤里依然写着两个字“他乡”。广场入口的新疆小伙悄悄摆出了烤羊肉串,乌黑发亮的羊肉串溜开一排,一支、二支地放进炭火里烤,一会儿,他提起手,门面前几个时髦女人抢着来要了。那挂满纸风车的、做竹纸鸢的、举“大眼鱼”气球的喊着很难听懂的叫卖声游走在广场周围。

  更多的异乡人,此时显得非常悠然。他们是这里的老观众,他们每次从城市的街心路广告上获悉今晚有演出,便会从遥远的出租房里赶来。是呀,他们的出租房没有电视机,广场的热闹便是他们的电视机,他们是来广场这只大“电视机”面前消磨时间还是消闲心情呢?真的,或许他们什么也看不懂,只是想来感受这一份热闹,或者有机会碰见一道出来创业的老乡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城市屋檐下 □徐伟军 2007-9-21 48256F32002924A6482572C90006B5F5[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