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9月17日讯 (记者 汪成明) 连日来,质监部门先后发布了全省有关茶叶、冷饮等食品质量不合格企业“黑名单”,让群众及时擦亮了眼睛。这些准确的质量报告是怎样做出来的?今天上午,省、市及西湖区1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省质监局视察质检机构,亲历产品质量检测的流程,领略我省产品质量检测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不少代表、委员是第一次走进质监机构,在检测实验室,大家一边认真查看实验室里先进的检测设备,一边仔细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通过连接在各台先进检测仪器设备上的电脑,一组组事关百姓健康和生活的数据,从打印机上“吐”了出来。
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我省目前对饮用水检测项目已由过去35项,扩展到目前的106项,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得到全面严格的把关。
省食品安全检测院院长施存周表示,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已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引进了一批当今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仪器,确保对“问题”产品检得出、检得准。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去年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6.58%,比全国高出了4.8个百分点,且全省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数连续6年保持95%以上。
从实验室出来后,代表、委员们来到检测中心的办事大厅。恰巧碰到现场来送产品检测的杭州鸿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彦,他正在为公司生产的牛轧糖申请产品质量检测。“通过权威的产品质量检测,让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才能更好发展。”省政协委员郑博光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只要企业自觉做到取信于民,把质量当成企业的生命,浙江制造的产品就肯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