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刚文明结对时,双方商定金融学院每年给村里办一件实事。第一年筑了两条同心坝,第二年修了一条共建路和一座村委会办公大楼——双赢楼,第三年建了一座文明桥,目前在建用于村民公共活动、休闲的场地——幸福苑。
文明结对的期限是5年,但幸福村想在期满后继续与金融学院长期结对。王昌生说,5年做5件事,仅靠金融学院的钱虽然不够,但只要项目经过金融学院论证,村里就有了敢做的胆量。
周建松认为,双方共建的项目名称都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而最令他满意的是“双赢楼”。他认为,设在这幢楼里的幸福学院,既是当地村民的学院,也是金融学院学生的学院。可以说,幸福学院实现了双向培训,既培训村民,也培训了来这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大学生第一年去村里的时候,统一住通铺。虽然时间不长,但他们都喜欢上了当地农家。从第二年开始,学生们都散到农户家里吃住。今年暑假,因为下雨耽误了时间,村里的孩子都等在村委会,要把大学生们领到自己家去。
“村民很纯朴、真诚,与学院推行的诚信文化在理念十分契合。长期接触村民后,师生会产生同情心、爱心、责任心和幸福感。在这里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一回校就能独挡一面,很多成了学生中的佼佼者。现在一到暑假,学生都争着去幸福村。”周建松说。
下一步,金融学院还考虑在幸福学院召开一次学校会议和教师培训会议。“在幸福学院,师生可以得到完全不同于在校本部的感受。”
除了幸福村,金融学院还在学校所在的下沙白杨街道建立了城市社区学院,由社区管理专业主持。这些社区学院为农村、城市社区提供服务,从而求得合作机会。
“这些合作实际上代表了学校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不管是社区的文化建设,还是农村生态,以及学生的责任感,都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部分内容。”周建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