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杭州之行,樊杰的另外一个任务,是与浙江省参与规划编制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内部交流场合,他还介绍了8月初刚刚完成的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讨论方案。
他所在的课题组,分析了全国各地的资源状况,细到“县级行政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甚至“全国夜间灯光强度分布”。台下专业的听众马上举手——“一些基础性较强的指标项,是否能够实现国家与省级的数据共享?”
樊杰想到,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私下里开玩笑,这是一个‘三边工程’,需要边学习、边探索、边完善。”
北京、上海、广州,被看作是中国3个最主要的参与世界竞争的门户城市。研究人员将各地区和这3个门户城市的通达程度作为评价标准。
而在各省对本地区的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时,专家建议还可以选择和本省的一些重点城市交通便捷程度,作为考核这个地区交通优劣程度的重要方面。
“生态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的评价也是一样,”樊杰说,在国家级层面主要考察具有全国意义的生态系统,各个省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一些新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统筹考虑。
省发改委的工作人员透露,在全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浙江省为了更科学地反映本区域的特点,还增加一部分指标,如“基本农田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等。
“考虑到我省陆域面积仅10.18万平方公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开发密度和强度都比较高,省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应该实行全覆盖。”王东祥说,如果长三角地区总体上划为优化开发区域,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实际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东部地区还要承担率先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重任,因此也应确定部分区域为重点开发区域。
有的时候,评价一个地方的区域发展潜力,10个科学家可能会拿出8套不同的方案来。“就像两个好学生,一个是学习好,一个是体育好。”如何评价谁更优秀,这是一个难题。
几年下来,樊杰感到做主体功能区规划更像是给中国资源环境状况摸了一次“家底”。
“不管是国家级,还是省一级,大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都是一致的。”樊杰说,未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画在“同一张中国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