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虚拟展厅”:
坐在家里看美展
· 本月银幕热血沸腾
· 大声展:
逛商场也能
看到的展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声展:
逛商场也能
看到的展览

■实习生 吴杨洲 本报记者 竺大文
  大声展是什么?第一次听说这一展览时也颇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询问身边的同事、朋友,大家也纷纷摇头。有位同事说:是不是就是找几个人一块在街上大吼几声啊?当然这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近日,记者登录了大声展的官方博客,却惊讶地发现,玩笑话恰好有可能说对了。

  在大声展的官方博客上,记者看到,组织者对大声展是这样介绍的:大声展是一个自发的展览,它鼓励新一代设计师和艺术家尝试把艺术、设计、商业、实验的界限打破,寻求与展示一种新的创意艺术。在参展对象上,有这样三个标准:一是30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二是目前还不太出名;三是作品富有实验性质,具有探索和开发的空间。记者不禁想,如果开玩笑的那位同事真能组织几个人在街上集体大吼几声,而且带上一些“实验”色彩的话,或许真的可以去报名参加大声展。

  这样说来,还真的给大声展从字面上理解提供了一个角度。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大声展并不单单包括对声音的展览,记者看了大声展官方博客上相关活动的介绍与图片,发现除了声音,大声展还展出海报、插图、书刊、玩偶、T恤、时装、动画、影像、屏上互动作品、电子媒体装置与建筑设计等艺术作品,而这些,在传统展览馆里是难得一见的。

  由姜剑、钱骞、欧宁与吉吉等策展人共同推出的大声展,到今年是第二届。2005年的大声展先后在深圳的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的中信泰富广场与北京的幸福村艺术中心举行。让人意外的是,最为成功的一站却是上海,因为选择购物中心,大声展遭遇了大量计划之外的观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策划2007年大声展的过程中,组织者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作品展示的范畴,同时也对展览的空间进行了重新考虑。基于2005年的经验,2007年大声展全部放在大型购物中心举行,分别是广州的正佳广场、上海的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和北京的SOHO尚都。尽管这三个购物中心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人流量大、空间较为宽敞等共同之处。

  在大声展展出期间,不管你是特地来观看展览,还是同平常一般来购物,只要你刚到购物中心门口,或许就已经受到了大声展的感染。大幅的宣传海报被设计成一张大张的嘴,上下两片嘴唇涂抹着不同的颜色,一半是紫色和蓝色,另一半则是橙色和黄色。而在门口的两侧,很有可能已经在展出作品,或是摄影照片,或是一些户外设计。

  购物中心原本就是一处商品琳琅满目的地方,在大声展期间,则变得更加复杂,踏入其中,就像进了一座迷宫,转得晕晕乎乎,半天回不过神来。一进门,你就会看到过道被大大小小的作品所“占领”,如果你想到最靠里的一间店铺购买东西,那你将不得不经过这些看上去有些稀奇古怪的作品,也许你不太感兴趣,但你的目光或多或少总要被它们所吸引。

  发生在消费者身上的趣事还有很多。譬如,一位女士看见一件衣服设计得非常有特色,很喜欢,于是就问营业员小姐是否能够试穿,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件衣服是一件艺术作品;陪女士来逛街的男同胞们走得累了,看见一张椅子,一屁股坐上去,感觉很是舒服,但他同样没有想到,他坐着的,也是其中的一件展品;小朋友们却不会想那么多,一件东西是不是作品他们根本不在意,只要好玩就行,这不,看到展品之一的积木,他们早就开心地围了上去,坐在地上一块两块地搭了起来……

  而对那些专程前来观看展览的人来说,由于组织者对作品没有集中摆放,而是与购物中心内不同的可用空间结合,分布摆放,因此观看过程就成为一次对艺术品进行多种分类检索的尝试。从传统的“跟着美术馆流线走”的被动参观变为一种主动参与的游戏。不过,由于仍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观看者还是容易被弄晕,特别是对于一些方向感不太好的人来说,可真要受一点小小的罪,常常找不着北。在这种时候,一些观看者甚至会暂时停止参观,干脆逛起了商场,摇身一变成为消费者。

  这正是大声展选择在购物中心展出的奥妙所在,它所看重的就是这种普通人的参与。无论是专门来观看展览的人,还是来购物的人,或是本来就二者兼而有之的人,都具备了混合身份,有时候,他是一名展览的欣赏者,过了一会,他又可能变成了消费者。无论是何种身份,大声展在他们眼前总是无所不在。

  除了在大型购物中心举办展览,大声展还采用了一些其他形式展示作品。主要展览声音作品的“听游记”就是其中一种。今年夏天,如果你报名参加了大声展上海站“听游记”活动的话,那你将有机会与浙江艺术家李剑鸿一起,登上一辆小汽车,行驶在上海虬江路附近,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感受李剑鸿与搭档用城市的声音作为原料制作的各种声音作品。32岁的李剑鸿是当前中国最重要、最活跃的噪音/声音艺术家之一。

  一直以来,当我们说起艺术展览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场合就是各种展览馆,并且,展览馆本身总是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这一点相信每一位曾经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巴黎卢浮宫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展览馆门前的人们都有所体会。而大声展的出现,暂时先不说它展出的艺术作品是不是一种“标准”的艺术,以及艺术展览在购物中心举行,是否会堕入一种消费逻辑的陷阱,至少在“展览形式”上,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变被动观看为主动参与,原来展览还可以这样进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大声展:
逛商场也能
看到的展览
■实习生 吴杨洲 本报记者 竺大文 2007-9-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54000682B0[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