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路建平近日就《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编写出版回答了新华社记者问题。路建平指出,把党的理论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这本书的主要特点。
1.为什么要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
答:自2003年起,我们每年推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今年是第五本。之所以连续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主要有三点考虑:
一是干部群众的期待。他们对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惑,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希望得到满意的解答。这样,能够更加明确方向、更加自觉、更有信心地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通俗理论读物受欢迎,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实践发展的要求。要同心同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就应当在热点问题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三是理论工作的责任。理论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发展的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邓小平同志讲,什么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就是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掌握理论,真正使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这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2.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有什么特点?
答:总的来说,是把党的理论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贯彻了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但又不是照抄照搬文件语言,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从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解读国家的方针政策,解读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的意义。
二是直面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说,既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又对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物权法、房价、股市、大学生就业等重大现实问题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
三是进一步改进了形式,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集中体现在举例比较生动,语言比较鲜活,表现样式比较多样,版式设计比较新颖。正文之外还有知识点和网友提问,有图片和插图,有深度阅读和相关链接栏目。这些,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我们注意到,今年这本书一共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18个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呢?
答:为遴选和回答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到三个省市开展实地调研,委托六个省市党委宣传部、十余个基层单位进行调研,还在人民网和新华网上广泛征集网友的提问。这些问题,说到底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来自于生活。这些问题反映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既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难点问题和思想上困惑的问题。
4.这18个问题确实是理论中的重大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这本书是如何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的呢?
答:一是注重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分析热点问题,二是注重吸收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三是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反复论证,同时征求了二十多个部门的意见,力求做到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努力用鲜活的事实说话,用生动的实践说话,用群众语言来阐述道理。
5.让理论走进群众,您认为作为面对广大读者的都市类报纸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答:都市类报纸最大的特点,是直接面向广大群众、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城市居民生活当中很有影响,在新闻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也希望在都市类报纸中,能看到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次解读。这本身是都市类报纸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希望都市类报纸在宣传中央精神、普及理论知识、回答热点问题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图为《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一书封面。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