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透明的经济“体温”: CPI出炉记
· 3000名基层物价调查员采集信息
· 通过12万户家庭掌握物价变动情况
· 名词解释
· 相信感觉还是相信指数?
· 房价为何不计入CPI?
· “透明”的消费指数造就理性的公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00名基层物价调查员采集信息
  事实上,一些抽象的宏观经济数字,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并不遥远,越来越广受关注的CPI,就来自于我们日常的消费生活。

  8月25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对外公布CPI的调查细节,让记者跟随物价调查员一起,感受一下CPI出炉的全过程。

  “桃子怎么卖?”“2块一斤。”“哦,价格没变。”“羊后腿多少钱一斤?”“17块8毛。”“涨了1块8毛。”……早上8点,柳阿姨来到南小街菜市场,开始了她一天的“查价”工作。

  柳阿姨不时停下来询问各种蔬菜、水果的价格,问了几家之后,她就悄悄走到角落里,将问到的价格一一记录在物价调查卡片上,这是为了不让摊主意识到自己在做调查,使调查结果尽可能客观。尽管柳阿姨已经做了三年的兼职物价调查员,但菜市场的摊主一直不知道柳阿姨的特殊身份。

  调查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记录,由于柳阿姨要采集的价格必须是成交价,而有的菜市场和商场卖家并不开实价,所以有时候,柳阿姨还得跟摊主讨价还价。另外,蔬菜等鲜活商品的价格一天内会有好几次变动,一般是早上刚出摊时最贵,晚上收摊时便宜,柳阿姨还要选择中间价采价。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柳阿姨要走访两家菜市场、三家商店,以及一家麦当劳和马兰拉面店,需要调查价格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鲜鱼等共计200多种。而她抽查的商品种类、品牌,以及调查的地点和周期,都是由国家统计总局北京调查总队通过研究比较后确定。

  北京调查总队对此的规定包括,鲜活商品价格每5天要调查一次,其他商品则每个月两到三次。

  像柳阿姨这样的物价调查员,在北京市一共有40名,大多是企业退休人员,都是经过北京市统计局严格培训后的兼职调查员。而在全国,有500多个市县、3000多名调查员通过50000多个调查网点来提供查价的数据。

  CPI的调查对象包括8大类消费品,每类消费品下又有不同分类,每个分类中有1至25个用来采价的商品,被称作“代表规格品”。国家统计局要求特大城市的代表规格品不少于600种,每年会做相应调整。

  以北京市为例,每月要对全市626个调查点的149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进行物价调查,这些项目并不是随意抽取的。居民消费量大的商品要优先选择,品牌不能太集中,商品的价格变动也要有一定代表性,当然,每年的种类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消费价格调查处的负责人说,对于调查员采集的物价数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工作人员在审核后进行计算,分别得出本月全市居民最终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月的涨跌情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3000名基层物价调查员采集信息 2007-9-13 浙江日报000102007-09-13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