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教师王澍接到来自法国建筑学会的通知,他的作品“中国美院转塘校区”获得2007年全球可持续建筑奖提名,将与来自奥地利、德国、法国和印度的四位选手竞争,夺冠者将在法国凡尔赛市设计建造一座示范作品。
“我在设计的时候希望能够拉近人和建筑的心理距离。和其他‘越用越破’的建筑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会越来越有味道。”王澍满怀信心地说。
中国美院转塘校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座校园呢?
废砖瓦砌成外墙
没有耀眼的玻璃幕墙,也没有常见的瓷砖,校园里所有建筑的外墙墙面,都由一片片砖瓦组叠而成,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味道,一些彩色的缸片,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墙面上,增添了几分俏皮。
据工作人员透露,瓦墙的材料均为废弃材料。碎瓦片从绍兴、嘉兴、湖州收集过来,缸片来自宜兴、金华,还有安吉的竹胶板、德清的青砖……据了解,“启用”这些材料不仅“变废为宝”,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维修起来也非常方便。
“穿堂风”拂过楼道
一走进大楼内部,阵阵凉风迎面而来。未竣工的大楼显然不可能安装上空调,它是如何降温的呢?
奥秘就在墙体构造和走廊设置上——普通的房屋墙体只有一层红砖,而这里除了外部的砖瓦层外,还有中间的保温材料层和内墙,墙体足有半米多厚。温差变化一般只能影响到外层,对内部影响有限,难怪里面冬暖夏凉了。
转塘校区位于钱塘江边象山脚下,这就为“借风”提供了方便。王澍精心设计了楼房走廊构造和走向,利用内部建筑物的遮挡转移,让江风和山风自然拂过楼道,形成“过堂风”,使得整个建筑有了不用电的“天然空调”。
农民工的创造让人惊叹
转塘校区不仅是一座大学校园,也是一处中国传统精神的家园。
教学楼的外墙上,开设了多个大型窗户,窗框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无论是从里面看还是从外面看,景物错落有致,让人觉得颇有苏州园林里“框景”的味道。
“中国的农民工除了会种庄稼外,还拥有精湛的手艺和创造力。所以,建造校园时有些地方我让他们自由发挥,比如像用瓦片砌墙什么的。”王澍说,最后结果让不少人大吃一惊,这些施工人员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使得房子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