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行A股首发获批,另一家海外上市的超级蓝筹公司中国石油的回归也正在周密谋划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能源最近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了公开发售A股方式的计划……种种迹象表明,前些年远赴海外上市的一批中国内地企业,正加速回归A股市场。正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所言,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国内股票市场供应”,也将“对改善国内资本市场供应不平衡的状况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内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少增5938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404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6343亿元。
专家们认为,大量的资金追逐少量的优质上市公司,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要想改变,就必须“扩容”优质上市公司。由于海外中资蓝筹公司一般都是巨型公司,盘子大,业绩好。它们回归A股,有利于吸纳充沛的市场资金,对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和稳定A股市场的运行是一举两得的理想选择。
去年以来,当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实现A股上市的时候,人们发现,本来以为会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这些大盘蓝筹股,因权重偏大,有时反而导致指数运行的失真。由此可见,“定海神针”如果仅仅依赖“独秀”的几只,反而不利于股市稳定。只有在市场安插大量的“定海神针”,才能改变上证综合指数过于倚重少数大盘蓝筹股的局面。
联合证券分析师杨伟聪分析认为,随着14家总市值为3万亿港元“红筹公司”的回归,不仅为内地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蓝筹投资选择,而且将对沪深300等指数产生影响。
建设银行、中国石油这些超级大蓝筹回归A股,最终将改善内地资本市场结构,推动A股市场“内存升级”。
国际经验表明,没有一批国际化的大型蓝筹上市公司参与的证券市场,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无疑,要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吸引一批有国际化背景的大盘蓝筹公司参与。
长江证券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估算,如果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和中海油等同时回归A股,其累计总市值接近5万亿港元,对上证指数的累计贡献度将达到56.56%。这些巨型航母的回归将成为新鲜的养料,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支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