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昨天是二七年第四期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第一天,记者在杭城各国债发行点发现——
股市基金火爆 国债卖得“平静”
· 浙茶进军俄罗斯有了“路线图”
· 下月,从泰顺到
温州两小时
· 央行决定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
· 人民币汇率
突破7.55关口
· 租房,谨防“钓鱼”陷阱
· 高科技让生活更精彩
· 湖笔,该如何书写大市场
· 全球首条“粉色航线”开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低价作诱饵 骗你没商量
租房,谨防“钓鱼”陷阱
  本报杭州9月6日讯 (记者 嵇哲) 因为老家兄弟要到杭州读书,记者帮着租房,不料被黑中介以低价房租为诱饵骗了一回。记者以亲身经历为大家提个醒:小心租房陷阱。

  9月初,记者根据口碑网上的信息,发现仓基新村有一套房子的租金特别便宜,一室一厅,简易装修,只要650元,而同地段基本要1000元以上。拨通网上留下的联系电话,对方自称“杨先生”,是“佳友”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要看房须先到公司签协议。

  记者在“佳友”看到,这里只有“杨先生”一个人在“办公”。“杨先生”说,“提供房东电话号码前,要先签协议,交服务费100元,代理费200元,防止跳单。”根据签订的格式合同,如果介绍不成功,可继续介绍一个月;如果寻租人最后还是不满意,可以退回一半代理费,但服务费不退。记者交款后,没有得到任何收据或发票。

  记者随即根据中介提供的电话联系上了房东“沈先生”。“沈先生”答应10分钟后在仓基新村门口见面。可左等右等,“沈先生”迟迟没有露面。

  20分钟后,“沈先生”还是没来。记者第三次打电话,对方又说:“我孩子被开水烫伤了,我要马上去医院。今天不看房了。”

  电话随即挂了,随后两天内,记者怎么也联系不上这位“沈先生”。等再次打通电话,传来的是冷冷的声音:“房子已经租出去了,你不要再打电话了。”

  记者向中介“杨先生”质问,他向记者推荐了同地段月租1400元的房子。根据协议,如果记者不在他这里租房子,那么200元代理费就打了水漂。

  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中介业内人士。据他介绍,这种做法行内就叫“钓鱼”,多见于不规范的小中介。所谓的房东、中介只不过合演了一出请君入瓮的“双簧”,而记者一直见不到的房子,也是子虚乌有的“空中楼阁”。其目的不外两个,一是骗中介费;二是以低价房租为诱饵,把租房者“钓牢”。

  针对这类事件,业内人士提醒,租房者在寻找中介时要多留个心眼:如果房租比市场价低很多,那就很可能是黑中介放出的诱饵;不宜交了钱再看房,即便交钱,也要索取相关票据,更不要随意签订对方提供的单方面协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租房,谨防“钓鱼”陷阱 2007-9-7 48256F32002924A64825734E0035CBB4[A1-嵇哲≈B1-李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