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媒体点击·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女足世界杯开幕式
将演绎“美的力量”
· 体操世锦赛女团决赛
中国队获得亚军
· 儿童笑脸
迎奥运
· 亚洲自行车锦标赛
中国队再夺一金
· “帽子广播”将服务北京奥运
· 《南京梦魇》:“噩梦醒来是早晨”
· 纳达尔无缘男单八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500名中国人两周内捐款超过5.5万美元,一部几近退出市场的纪录片绝处逢生
《南京梦魇》:“噩梦醒来是早晨”
  《南京梦魇》——一个美国神经心理学医生独立投资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因为其面临入不敷出而成为各大中文论坛关注的焦点。9月2日,记者收到《南京梦魇》制片人朗恩·约瑟夫博士从美国发来的最新声明,称“1500名中国人在两周内捐款超过5.5万美元,拯救《南京梦魇》和支持制片人”。他郑重承诺《南京梦魇》将再也不会被撤下网络,同时向所有的支持者表达了感谢和敬意。“正是有了这些中国人的支持,我感到我这些年来所有的付出和经历的波折都是值得的。”

  下载观看达1000万人次

  电影维护却陷入财务危机

  曾获心理学博士的约瑟夫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对二战历史很感兴趣,他先于2004年完成了名为《希特勒日记》的纪录片,又于2005年2月开始制作《南京梦魇》。在中文版制片人吴海燕的义务帮助下,该片的中文版也于2006年得以制作完成。在美国20多个城市进行小范围公映并获得好评之后,约瑟夫决定把《南京梦魇》放到Youtube和Google等网站上供观众免费下载,希望借此扩大影响并寻找DVD发行渠道。《南京梦魇》被网民下载的次数是令人鼓舞的:根据美国境内的可统计数据,该片已经被观看和下载超过400万次;全球各个国家转载和下载这部影片的观众则估计达1000万人。在Youtube上面,这部电影被冠为“一直以来最热门讨论”影片排行第9名。

  然而,在网络上广泛流行并取得良好口碑的同时,《南京梦魇》在财务上却陷入了困境,美国和中国的发行商都不愿发行这部电影的DVD。北京天则书店的王立女士于去年12月看到关于《南京梦魇》的报道后曾于今年年初联系约瑟夫并表示愿意为该片在中国内地的发行提供帮助。她前后联系了十几家音像出版商,但都因种种理由被拒绝。电影的两个主题网站每年使用和维持费用需要将近5000美元。在月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情况下,2006年12月因为访问量剧增而没有及时拓宽,两个网站曾不得不临时关闭。

  而除了财务上的危机,更让约瑟夫感到寒心的却是现实中和网络上他个人和影片遭受的攻击和威胁,他甚至经常收到敌意群体发来的“你会像张纯如一样去死”的诅咒(编者注:张纯如是《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作者,2004年自杀身亡)。“想想看,如果你一年到头受到这样的威胁,你的心情还会像以前一样吗?”约瑟夫说。

  吴海燕告诉记者,7月份一整个月,约瑟夫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很沉默,他有时会自言自语说:“到了离开这个项目的时候了,走开了就自由了。”“因此,7月底我劝他是否可以出于保存我和他在过去两年付出的劳动成果的出发点,尝试一下要求外界帮助。他勉强同意了。”吴海燕说。于是,8月1日,约瑟夫以《南京梦魇》制片组的名义向之前一直支持他们的200多名观众以及美国华文媒体发去了一封求助信,宣布《南京梦魇》遇到了生存危机,呼吁中国人和中国机构资助影片继续在全球传播并出版日文版,同时公布了捐款账号和联系方式。

  中文版公开信引来捐赠

  24小时获捐2万美元

  然而,8月1日的求助信并未像约瑟夫所希望的那样获得良好回馈,在之后的半个月里,他们一共只收到了约10个人的1000美元捐款,甚至有人指责约瑟夫,认为他应该义务为这部电影工作,而不应该向外界请求帮助。于是,心灰意冷的约瑟夫于8月16日发出了他的第二封公开信,宣布将于9月1日把《南京梦魇》从互联网上撤下,关闭影片的主题网站。

  吴海燕说,她当天并不知道约瑟夫发出了第二封公开信,“8月16日王立将公开信转发给我时,我开始还有点惊讶和气愤,惊讶的是他对于中国社区的期望值已经降为负数,气愤的是他居然没有告诉我就宣告放弃了。”吴海燕在美国时间8月16日晚上将公开信翻译成中文,17日凌晨4点将中文版发给了200多位支持者和媒体。

  约瑟夫宣告放弃《南京梦魇》的公开信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吴海燕称有上百人给她发邮件询问,“那200多位支持这部电影的人士,他们比我还着急,他们把公开信发给了朋友,并且贴在网络上。”

  约瑟夫的第二封公开信在海外最大的华人BBS“未名空间站”(MITBBS)获得了强烈反响,从8月18日到8月19日的24个小时里,有300多名海外华人和学生捐助了超过两万美元。

  经济并不宽裕的学生

  解囊尤其让人感动

  短时间内获得如此迅速回应和支持,约瑟夫又于8月19日发出了他的第三封公开信,这一回是对“未名空间站”表示感谢,他用了“300多位中国人力挽狂澜”作为标题。

  “看到这么多的中国人站出来挽救这部电影,这实在是让我惊异。我觉得这股来自中国社区的巨大反响和力量是了不起的,尤其是数百名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学生走上前来,力挽狂澜,更是让我感动。”

  根据约瑟夫9月2日给记者发来的最新声明,总计有1500位人士给《南京梦魇》捐款,在美国收到了超过5万美元的捐款,在中国的捐款总额是5000美元。而最让约瑟夫感动的一个事实是:大部分的捐款额是25美元,这些宝贵的资助来自并不宽裕的学生,他们对于《南京梦魇》的信仰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余钱捐献出来支持这部电影的发展。

  吴海燕认为第二封公开信发出后为影片命运带来的变化并不戏剧化,因为在未名空间里有超过3万的华人学生和华人读了这封信,“这1500名中国人感动了约瑟夫本来已经冷冻了的心,约瑟夫博士被上千名支持者感动,决定继续下去。”

  约瑟夫和吴海燕前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将抓紧进行影片日文版的制作。约瑟夫说,“我在此向所有曾经由于‘误会’而反对过、打击过电影《南京梦魇》的个人和团体伸出橄榄枝:让谅解和友情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合作,把我们的不同见解抛在一旁。因为虽然我们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保存历史。就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也应该团结在一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体育新闻 00011 《南京梦魇》:“噩梦醒来是早晨” 2007-9-6 浙江日报000112007-09-0600014;48256F32002924A64825734D004F9D61[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