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地方资讯
3  4  
PDF 版
· 苏溪竹海长溪水墨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
——唐朝戴叔伦《苏溪亭》

苏溪竹海长溪水墨画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

  ——唐朝戴叔伦《苏溪亭》

  义乌    

  苏溪

  竹海长溪水墨画

  苏溪镇位于义乌市东北部,距闻名遐迩的国际商贸城仅5公里,属义乌市副中心。

  苏溪镇先后荣获浙江省衬衫工业专业区、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卫生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镇辖区域山翠叠嶂,溪流、池塘、水库密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苏溪是一个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历史人文底蕴丰厚的古镇。

  苏溪镇交通便利,37省道、环城北路、阳光大道纵横全镇。现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凭借省级工业园区——义乌工业园区落户苏溪的难得机遇,以及苏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苏溪正循着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旅游兴镇的道路,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开发、高标准建设。

  目前正在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规划新拓展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大力完善镇域基础设施,美化镇区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建成了省级示范性中学、苏溪中心卫生院及设施一流的菜市场。

  苏溪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精心培育农业种养殖大户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现有各类农业生产基地40个,标准化农田占有率已达82%。同时还积极开发挖掘自然人文景观,构建区域特色文化,集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农家乐于一体,全力打造成旅游名镇。

  

  

  苏溪精华景点:滴水岩、佛云山景区、十里长溪、竹海、树竹恋、齐庐山景区、贤孝居。

  旅游风向标

  体验报告

  今儿已无法复制古人眼中的景色,但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到当时美景的所在,触摸到他的心境,想象千年前的诗人唏嘘吟唱的画面也许是:

  1200年前的唐朝,暮春的一天。诗人戴叔伦来义乌访友,友人说走,我们到苏溪去看美景,那里的景色肯定会让你诗兴大发。于是数位雅士来到苏溪,当路过苏溪蒋宅时,细雨蒙蒙中,眼前是“青草碧色,春水绿波”,他们发现了苏溪桥头那个小巧的亭阁上有位斜倚阑干之人,凝眸沉思的身姿,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诗人婉转地传递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不过,今日读来,我倒是怀疑那位斜倚阑干之人本身就是诗人自己。归去也,游子,在迷离的春光中诗人的思绪软化为如嫩芽般脆弱。

  于是就有了今人读到的诗作:《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风雨杏花寒。”

  修竹、清溪、亭阁、迷离细雨、野花树丛,弥漫着青草芬芳的空气,三五文人看风景,于是他们也成了风景。

  到了数百年后的清代,诗人范干一行来游滴水岩(水竹洞天),吃着美味的苏溪农家餐后,半醒半醉间询问乡人:“苏溪溪上亭还好?”乡人茫然。

  于是他感慨地写了《水竹洞天》:“苏溪溪上亭还好,水竹清幽胜倍加。安得携朋并载酒,烂题诗句发英华。”戴叔伦你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苏溪啊,这竹海、这滴水岩风光更胜呢,你肯定能写出更精彩的诗篇。

  时光不紧不慢划至今日,又有我们这一行平常人去寻古探幽,解析今日苏溪秀山绿水。

  第一站 滴水岩

  走过苏溪下桥向左拐,面前就是滴水岩(又称水竹洞天)。相传朱元璋率将士经苏溪憩息时在溪里喝水,觉得苏溪的水特别清甜可口,且看溪水中竹影摇曳,山上秀竹叠翠风姿绰约,遂美其名为水竹洞天。加上长年有水从巨岩上滴下,又称滴水洞天。

  进入景区,沿巨岩拾级而上就是胡公殿。殿内不仅有胡公塑像,还有宋朝抗金名将(义乌本土人士)宗泽的塑像。出胡公殿,绕石级而上,是弥勒寺。寺内大殿中高7.5米、腰围直径7.3米的弥勒佛由一巨岩雕凿而成。大殿前两侧,还有两尊缅甸玉佛。这两尊玉佛原是缅甸佛教界赠给乐清法华寺的,法华寺方丈得知滴水岩风光秀丽,且颇有建树,故而转赠。佛像石质细腻、滑如琉璃。

  出弥勒寺沿南侧巨岩再继续攀登数十米,就是滴水岩巅。这里一座新建成的七层宝塔,游人可沿塔内的石级盘旋而上,不仅能欣赏塔上的石狮、石龙和内壁的千尊佛像,而且每登上一层,还可沿塔外的走廊绕一圈,观赏一番山下的景致。直到登上塔顶,苏溪新貌尽收眼底。

  第二站:佛云山景区

  巧溪水库里面的佛云山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宁静。佛云山景区以双溪村为中心,北有芙蓉山、金竹坪,东有石坞岩,南有稻蓬岩、狮子岩,西部是巧溪水库。

  青龙溪、黄龙溪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于双溪村汇合,向西流入巧溪水库,形成十里长溪。两岸奇峰陡岩绵延,竹海滚浪,古木参天,竹海长溪成水墨画。

  盘山公路边奇石连连,尽管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发掘、命名眼前所见的奇石怪峰。在夹龙口有一块巨石,紧贴悬崖,高几十米,似一大汉背一娇女下山,人称“和尚背尼姑”或“僧尼下山”。相传在夹龙口山顶仙下坪,有一座和尚寺,一个小尼姑到“金交椅”、笔架山游玩,途中与仙下坪和尚碰面,互生爱心,私奔下山还俗。天上王母娘娘十分恼火,用定身法将其两人定于此处,以戒出家人。仙下坪寺庙庙基尚存,水井犹在。

  沿“十里长溪”逆水而上,实景与溪水的倒影重叠起虚实画轴。到了屏风石处,向东看到气势雄伟的石钟山、稻蓬岩,向南望见形象逼真的笔架山,向北看见蝙蝠洞。距双溪约600米处,两侧山石一凸一凹,彼此呼应。路北形似“弥勒佛”,路南内凹似石窟,有人称之谓“双佛相映”。

  稻蓬岩,是“金交椅”群景,又名佛云仙境。海拔700余米,山石奇特,形似交椅。

  几十丈高的悬崖,怪石连绵约一公里。旁有月亮湾、月亮树(古柏,状似月中桂)、石钟石笋、仰天美女,还有天然佛像群,赛似天庭。

  第三站:里西岗千里竹海

  再向前进,里西岗的千顷竹林就呈现在眼前。竹海涛声使人们的心情自然放松,慢慢行来,没有特别惊喜,有的是那份宁宁静静的美丽,不张扬也不夸张,就是那么自自然然,顺理成章,不作势也不喧哗地在人们的眼前铺设开来。安安静静地欣赏,人在自然中也变得简单和单纯起来。

  此处有一“树竹恋”。千年乌枝老树,腹空皮厚,枝盛叶茂。7支粗壮青竹长在乌枝老树的怀抱里,人称此为“树竹恋”,也有的称其为“胸有成竹”。溪水叮咚如天籁,悠悠历史岁月留下俯拾皆是的民间传说。双溪龙山的观音寺,始建于公元前。相传,身患奇症的孙权,来到双溪观音寺求千手观音治病,后到里西岗、君溪等地采药,途中劳累,便在仙灵潭洗澡,后回君溪煎药服下后,立即病愈了。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便封“君溪”为“东吴”。

  第四站:齐庐山风景区

  齐庐山风景区,风光隽秀,集秀、峻、幽、险于一体,自然人文景观特别集中。

  齐福寺、东青进士祠、禅寂升化冢、藏龙洞、神龟盗丹岩等,与区内的奇山、奇水、奇岩共同构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齐福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岁月沧桑,几经毁坏重建,终于成今日规模。贤孝居相传为明朝嘉靖时东青村进士楼镇,官至金殿传胪,事母至孝,其母信佛行善。楼镇特选一地建屋为母隐居修行,因此取名贤孝居。东青进士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建筑原貌保留比较完整,有明清的碑刻,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神龟盗丹岩在茶叶坞的东侧大山中,遍山坚石,形象多端,有的像罗汉,有的像巨兽。传说其中一巨石形似石龟,头足俱全,匍匐伏地作下山之势。

  藏龙洞在冬天时也有水蒸气不断逸出,此洞四周草木,无霜无雪,温度较别处高出几度。据推测,可能是有地热从缝隙溢出。

  从藏龙洞下行数百米,有一古泉名为天井泉,无论天气如何干旱,此泉永不枯竭,清澈甘甜。在泉旁矗立一高大岩石酷似守泉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地方资讯 00015 苏溪竹海长溪水墨画 2007-9-4 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19;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24;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21;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20;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22;浙江日报000152007-09-04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