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 农村低保对象年底将达3000万人
· 青海湖畔呈现“雪山云海”
· 愿“红歌”更加嘹亮
· 高校贫困新生
将由高中评定
· 住房支出已严重挤压居民消费空间
· 愿他们不再因贫穷而落泪
· 对不合格食品
商家须主动召回
· “嫦娥”约会“战神”与“七姐妹”共舞
· 农副产品涨价之际,听听农民怎么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9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副产品涨价之际,听听农民怎么说
短期挣钱不多,长期犯难不少,农民盼给增收装上“稳定器”
  农副产品突然涨价,各方议论纷纷,但令人遗憾的是较少听到第一线的生产者──农民的声音。那么,农民如何看待涨价,他们能够受益多少,涨价对农副业生产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在农业大省山东进行了相关调查。

  专家观点:一线原料紧缺直接导致农副产品涨价

  4月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花生油价出现上涨时,山东省青岛市、济南市等部分地区的花生油价格也出现猛涨苗头,部分品种价格涨幅一度高达31.7%。之后,鸡蛋、猪肉等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扬。

  记者调研发现,原料紧缺成为农副产品涨价的直接原因。记者从山东省统计局等部门获悉,2004年、2005年、2006年,山东省花生产量分别为365.4万吨、360万吨和355万吨,产量逐年下降。猪源方面,由于去年7月份的高温,山东生猪因高热病死亡率升高,有的养殖户空圈弃养,有的没有及时补栏;今年一季度,山东省生猪存栏量仅为2375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8%,导致山东猪源紧张。由于去年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许多地区鸡蛋市场低迷,许多养殖场倒闭,蛋鸡存栏量有所减少。

  济南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张志强说:“物以稀为贵。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反映到最终产品上,导致了花生油、鸡蛋、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农民算账:现在养一头猪能挣450元

  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养猪农民王山山告诉记者,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对坚持养猪的农户利润不小。按目前价格算,饲养一头生猪的利润约为:售价1400元(100公斤×14元/公斤)减去饲料成本(900元)和水电费、药品保健以及防疫费用(共45元左右),即450元左右,总体上利润空间还是较大的。

  “但是,如果看到今年肉价上涨,想新购母猪,风险可能就比较大。”王山山说,现在新购一头二元母猪(60公斤体重),花费约2000元。

  母猪育肥2个月长到90公斤左右可以配种,经过114天孕期,产下仔猪;仔猪经过近四个半月育肥,长到100公斤左右可以出栏。按目前价格算,饲养一头生猪的利润约为450元左右。“农户养第一窝猪的有效猪仔一般为8头,按目前价格算,第一窝猪的毛利润约为3600元,再刨去母猪饲养成本(2000元本钱+2000元/年的饲料成本),现在农户养第一窝猪基本是不挣钱的。更何况,从现在开始到第一窝猪出栏得花10个多月时间,谁敢保证明年生猪还是现在这样的高价?”王山山说。

  基层呼吁:给农民增收装上“稳定器”

  采访中,许多农民表示,虽然在最近一轮的农副产品涨价中,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近几年来农副产品价格很不稳定,经常“大涨大落”,从长远看,农民靠经营农副产品获益并不多。

  以生猪价格为例,2005年初,山东等养猪大省的生猪价格一度达到历史最低点,部分地区生猪收购价格一度跌到5元/公斤的最低点,仔猪价格更跌到了6元/公斤的低价。养猪农民王山山说:“这几年我都养猪。但是,2005年我赔了2万元,2006年又赔了1万元。今年碰上这样的历史高价,算是运气好。”今年5月底,王山山卖猪纯利润达到了4000余元,不过还不足以抵消前几年的损失。他说:“市场太不稳定,农民搞农副业挣钱,经常心里没底。想扩大规模怕将来价跌亏本,不扩又怕丧失了挣钱的好机会,非常为难。”

  农民都想了解市场信息,但苦于无人提供。王国强是山东省沂水县一个大型仔猪繁殖调拨基地的经纪人,年繁殖调拨仔猪近3万头。他说,他很需要各季度山东省生猪出栏量、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等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他可以大体分析出猪肉价格的走势。但是,他不知道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他认为政府的信息权威而准确,但却没有哪个部门跟他说起过有关信息。当记者问及是否听说国家要动用储备肉平抑猪肉价格时,作为经纪人的王国强,竟说“还没有听说这回事”。

  为了摆脱农副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给农民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部分专家和农民建议国家加强对农副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给农民增收装上一个“稳定器”: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动态披露制度,把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户,指导农户科学经营;借鉴粮食托市收购办法,建立重要农副产品托市收购制度;进一步推行农业保险,建立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保险制度,给想扩大生产的农民吃一颗“定心丸”。

  (据《半月谈》报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农副产品涨价之际,听听农民怎么说 2007-9-3 48256F32002924A64825734A0047AAFF[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