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通常被人们称为“亚健康”。纳税评估就好比对企业申报纳税情况进行“体检”,对诊断为“亚健康”的企业作出提醒和指导,对“病号”采取重点治疗措施。但一家企业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如一户一评、一税一评,往往造成“医者看病多而忙、病者吃药勤而累”的多头评估、重复检查。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近期,省国税局以“减负增效、优化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税源一体化管理,在全省国税系统探索建立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环节的联动机制。为此,湖州市国税局从加强内部协调出发,采取了各税种联合评估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评估效率更高了
“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州市国税局吴兴分局的税收管理员小陈说,“我一个人分管了300多户企业,对哪户企业评估、评估什么税种,以前全由自己拿主意。这么多企业等着我去‘诊断’,说句实话,有时候我心里还真没底,就怕万一误诊延误了‘病情’,执法风险很大。”如今,小陈的顾虑可以解除了,这得益于该局近期实施的多税种“一体化”联合评估办法。
据了解,这套联合评估办法从评估对象确定到评估结果产生,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突出了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了纳税评估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先是由市局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平时掌握的信息,提供当前各税种纳税评估意向名单,征管部门初选并征求意见,再由市局统筹确定评估对象,层层下达到基层评估人员。
据该局征管处负责人介绍,以前市局各业务处室按照分管税种各自拟订纳税评估计划,分别布置落实,一年下来虽然评估的企业户数不少,但发现的问题不多,多头评估带给基层和企业的负担也不小。“这是个可喜的变化。市局统一协调实施各税统评后,一方面评估企业户数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评估查补成果却明显扩大。”他告诉记者二季度对全市300户企业实施了各税种联合评估,到6月底共查实问题企业176户,查补面达到5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29%,查补增值税968万元,查补企业所得税257万元,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523万元。
评估结果更有用了
“通过对这家企业的纳税评估,发现我们日常对该行业的监控管理还有很多薄弱点。”“下脚料销售隐瞒收入看来是这个行业的普遍问题,我们应该把产废率加入行业预警指标。”在湖州市国税局日前召开的纳税评估案例总结点评会上,国税干部们纷纷交流自己的工作心得。
按以前的模式,经过评估通知纳税人对存在问题整改后,评估工作也就结束了。但对“一体化”联合评估而言,工作远远没有完成,它要求各单位对评估初步结果进行集体商议。市国税局定期通报各地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案例总结、点评会等形式,对行业典型户纳税评估后得到的“个性化”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梳理汇总日常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修正各行业的纳税申报预警值,并提出加强征管的建议和措施,使每一次的评估结果不仅仅具有“短时”效果,更具有“长期”作用。同时,征管与稽查之间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评估中发现重大涉税问题被及时移送到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将稽查结果反馈给征管环节并提出管理建议。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方式,进一步扫除了日常管理的盲区。截至2007年7月,该局的零负申报率降至10%以下。
纳税人更理解了
据湖州市信用办介绍,今年全市申报“湖州市诚信企业”的企业有223家,是历年来最多的,在诸多评比条件中,“涉税处罚记录”是其中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绝大部分企业主观上不情愿在纳税方面戴上一顶不诚信的“帽子”。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纳税评估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它成为一道“过滤网”、“防火墙”,税务机关通过对企业涉税信息审核评析,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于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纳税申报不实问题,把涉税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采取各税联合“会诊”的办法,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更重要的是拓宽了纳税评估的视野。各税种的评估指标之间相互印证,举一反三,能发现许多在以往单一税种评估中难以发现的问题,使评估结果更全面、更准确。当地某不锈钢生产企业曾被市国税局列入二季度联合评估对象。经过约谈,该企业今年新上任的会计小吕恍然大悟,由于该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产生的废料是不回收的,他直接用废料冲抵了部分加工费,而未作废料销售申报处理。该企业补缴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各项税收指标恢复了正常。小吕感慨地说:“幸亏国税局纳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要不然时间一久,就算不作偷税罚款处理,一下子补足这么多欠税也是个大问题,出了这样的差错,我的饭碗很可能保不住了。”
湖州市国税局负责人表示,各税种联合评估作为税源一体化管理思路的具体实践,达到了减负和增效的双重目的,同时证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两个减负”是互动的:基层税务机关负担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也会相应减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也有利于减轻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压力。
记者 顾志鹏 通讯员 张杰 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