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戴安娜:灰姑娘改变英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年前的今天,戴安娜因车祸离世。十年中,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她音容宛在
戴安娜:灰姑娘改变英国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去世。十年过去了,她和蔼可亲的样子与以下事实一起,仍然逗留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她加速了英国君主政体的现代化;她帮世人消除对艾滋病的偏见;她坚决支持反对地雷的运动……

  王室的一股“清风”

  英国王室与民众间的距离感,让王室本身也感到落后于时代。在英国历史上,要求平民化和现代化的微型改革也曾不断出现。但戴妃的加入让王室的“现代化”加速。

  英国王室是悠久历史以及尊严与权力的象征。即便是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英国王室也总是过着与赛马、森林和威尔士小狗有关的19世纪田园生活。

  1902年,爱德华七世开放了国家议会仪式;1932年,乔治五世通过传媒把圣诞祝辞送到千家万户;1969年,一部纪录片把王室的“神奇世界”展示在平民面前。以灰姑娘姿态成为王妃的戴安娜,更加速着英国王室现代化的进程。对英国王室来说,“应运而生”的戴安娜就像从沉闷中冒出的一股“清风”:亲切的笑容,与普通民众的直接交流,进而虏获了全英国人的心。

  英国女王几乎从不接见普通民众,这使得王室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在很多人看来,女王参加戴安娜葬礼时过于严肃,甚至有些铁石心肠。于是,主张废除君主制的英国人增加了1倍,仅有66%的英国人认为应保留英国王室。

  民意专家罗伯特·伍斯特说:“英国王室也意识到,君主政体的存亡取决于民心向背。”事实上,英国君主制正悄然发生变化。英国女王已同意改变长子继承制度,并允许女性后代继承王位时拥有同等权力。她的孙辈们走得更远,与外界的接触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戴妃去世2天后,美国作家卡米尔·帕格里亚曾表示,由于戴妃的存在,英国君主政体获得了现代性。

  慈善成就难以逾越

  即便如此,英国王室的选择仍然有限。尤其在慈善事业上,戴安娜设立了王室难以逾越的标准。她善于利用自己高贵的地位推动慈善事业,她曾经做过200多个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并且亲躬其事。即使与查尔斯离异后,她也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大使等重要职责。戴妃不理睬世人对艾滋病的偏见与畏惧,主动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她以对癌症、艾滋病、酒精中毒、残障病患者付出的巨大同情与支持赢得了世人尊重。

  戴妃对慈善事业的热衷,无疑影响了查尔斯,如今,查尔斯王储基金会已为那些专门救助年轻人的慈善组织募集了大量资金,他还因为对环保事业的热心而赢得普遍尊敬。

  对于王室成员来说,戴安娜的影响也巨大。查尔斯以戴安娜的方式抚养和教育孩子,两个孩子被送到地方的幼儿园,这打破了皇家的传统。查尔斯8岁前,一直都以私人家教的方式学习。戴安娜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普通的英式教育。1989年,哈里王子来到威廉所上的维泽比学校——一所位于伦敦诺丁山的男子学前班。另外,查尔斯还借鉴戴妃的方式,改善卡米拉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如今,卡米拉的民意支持率已从当初的15%上升到38%。但在英国民众心目中,戴安娜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同情弱者的优点,都是她所憎恨的女人无法比拟的。

  同情弱者的“政治家”

  当年下葬时,戴妃被一副炮架(一种支撑枪炮射击或操作的框架结构)抬进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名人墓地)。据布莱尔的媒体顾问坎贝尔透露,之所以选择炮架而舍弃马车之类的工具,是让民众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王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戴妃去世前还是六个军团的荣誉团长。

  然而,戴妃生前参与的最后一个事业不符合军人身份:提倡废雷。她对公益最杰出的贡献,当数为全球反地雷运动奔走呼告,生前曾多次亲赴安哥拉、波黑等战乱地区,探视当地因触雷而导致伤残的平民。正因为她的影响力,使得这些以往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她的支持下,“国际反地雷运动”蓬勃发展,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非官方组织,在戴妃支持禁雷法案后名声大振,先后获得60余个国家、上千个团体的加入。到本世纪初,全世界超过135个国家签署禁雷条约。戴妃首倡义举,功不可没。

  戴安娜与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向来不和。在撒切尔夫人看来,英国从来不存在“社会”概念。

  1987年,撒切尔夫人对一位女性杂志的记者说:“英国只有一个个男人和女人以及他们组成的家庭。”撒切尔夫人强调个人责任,但戴安娜认为,如果不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重视,他们将变得更弱。戴妃倒认为,英国政治体系中存在一个实体,那就是社会。“我们应注重这个社会,并关爱人民。”

  当撒切尔夫人下台后,接班人梅杰败于布莱尔之手,而布莱尔所在的工党获得戴安娜的支持。大选前夕,布莱尔曾经与戴安娜有过两次秘密会谈。

  据布莱尔媒体顾问坎贝尔回忆,戴安娜表示自己“将力所能及地帮英国工党”。坎贝尔说:“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位政治家。我不确信她是否会最终接受担任工党非正式的职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声望促使英国成为一个更趋现代化和更富有同情心的国家。”

  王室的最大“叛逆者”

  戴安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她没打算过那种保守的宫廷生活。英国一向主张无条件地忠于王室,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到戴安娜与查尔斯结婚时,英国的保守气氛已有所动摇。人们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民众对王室宣扬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美德变得越来越不恭顺。即便在英国王室内部,这些美德和顺从也发生了动摇,而戴妃无疑是这些美德和顺从的最大叛逆者。

  英国作家蒂娜·布朗在最近出版的戴妃传记中披露,当她问英国首相布莱尔“戴妃是否找到了一条王室成员生活的新道路”时,布莱尔回答说“不,戴妃找到了一条英国人生活的新道路”。上世纪80年代,英国人普遍具有一种强烈拜金情结。当进入90年代初时,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成为一个忏悔的年代。在听到戴妃去世的噩耗前,英国人变得更热衷于寻求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东西。在公众面前拥抱、接吻甚至流泪,戴妃毫无顾忌。她的真诚感动了她所接触的民众,并以她个人独特的魅力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分析认为,她常常同情弱者,因为她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

  1995年11月20日,戴安娜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广角镜》访问时,表白了十几年来王室婚姻的恩怨,承认曾试过伤害自己,曾对丈夫不忠。在全球2000万观众面前,她道出了自己不想离婚,希望主宰个人命运的心声。如此真诚的戴安娜立即获得了大家的同情。她的感情流露,她对压制人的传统教条的抗争,都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在戴安娜最后的岁月里,她与自己所在阶层的人绝少来往,在交往的人当中,有来自各国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在英国传统中,这是不可思议的。她试图向人们证明,无论什么人都可成为这个世界的明星。其实,戴妃已经多次这样展示过自己:1985年,在一个庆祝查尔斯37岁生日的宴会上,戴安娜突然从王室成员的座位席上起身,走到舞池中央,开始翩翩起舞,查尔斯当时惊呆了。戴妃的这一举动,或许并没有真正取悦查尔斯,但却以此解放了英国人。 (据《广州日报》、新华社)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戴安娜:灰姑娘改变英国 2007-8-31 48256F32002924A648257347002B9EB1[B1-俞剑弘];浙江日报000092007-08-3100015;浙江日报000092007-08-3100016;浙江日报000092007-08-3100017;浙江日报000092007-08-31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