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到处都是雪山、森林、草地、湖泊。其实人们在欣赏阿尔卑斯风光和高山湖泊的同时,更在思索,这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国家,为何早在20年前就跻身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呢?经专家们考察研究后发现,在瑞士,“劳动光荣”不仅成为全民共识,而且强调劳动是人的一种需要。瑞士人非常看重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地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
不允许出现贵族学校
在瑞士,不允许出现学生贵族,就是百万富翁,也不会给孩子许多零花钱,而是鼓励子女利用假期外出打工挣钱,以培养孩子从小就具有自力更生的思想。
瑞士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有的州是8年)。瑞士人认为,基础打不好,日后难有理想的发展。瑞士全力经营公立学校,允许办私立学校,但不准私立学校办成贵族学校。瑞士采取措施,让百万富翁的孩子、普通职工的孩子和外籍劳工的孩子,都在免费的但是办得很好的公立学校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极有好处。同时,基础教育重在全面,反对偏废,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在这个阶段,要打开孩子的眼界,使他的脑子向各个方面开放,开始产生社会责任感,热爱劳动,学会自食其力,尊重他人。
70%初中毕业生进职业学校
瑞士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最有光彩的特点大概就是它的职业教育了。9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之后,学生便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走上职业学校(俗称徒工学校)的道路。在瑞士家庭、学校和社会已形成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
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瑞士有300种职业,都有培训,学成后可获得证书。每个行业都在发展和进步。如目前对机械工人、裁缝、木匠、泥瓦工等的要求,就与50年前大不一样。瑞士人还认为,没有一个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培训系统,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国家,不仅出了16个诺贝尔奖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机床、钟表、电子和仪器等行业。
在瑞士,人们对三百六十行的重要性有一种共识,没有偏见。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搞培训,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实际上,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从徒工学校毕业的。据统计,在日内瓦,有75%的老板是徒工学校毕业的。
靠真本事立足世界
“劳动光荣”成为瑞士人追求拥有高技能、真本事的巨大动力。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目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档高科技手表所占份额更是高达77%,可见瑞士表名不虚传。
金融服务是瑞士最重要的服务业,几乎所有国际大财团以及有声望的名人、大亨均在瑞士银行中拥有户头。瑞士的银行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以银行密度统计,瑞士有3900多家银行,平均1000多瑞士人便拥有一家银行。在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方面,瑞士更是世界上的绝对冠军。
瑞士人不仅会制造像钟表之类的小玩意儿,而且各国工业界人士均知道,瑞士生产的机床也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是瑞土机床产品的长期用户。瑞士机床出口额高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精密机床,备受各国青睐,2006年的出口额约25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56元),占机床总出口额的89%。曾有人计算,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公斤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倍、美国机床的3.2倍。尽管瑞士机床价格非常之高,但其机床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如瑞士莱斯豪斯机床公司是一家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业,它生产的精密螺纹磨床售价世界最高,却一直供不应求。
国家的主要资产是教育
瑞士人的“劳动光荣”思想来自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因此瑞士政府不仅牢牢地控制了国家教育,而且对学校向学生灌输“劳动光荣”思想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瑞士国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比例是95∶5。也就是说,瑞士绝大多数的教育机构是联邦资助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也主要是由国家来承担费用,尤其儿童从学前教育到中学毕业所有学费都是由政府负担的,不仅真正做到了“义务”教育,而且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对国家负责。
瑞士人认为,瑞士的主要资产就是教育。由于瑞士是联邦制,教育也是各州政府的责任,瑞士主要的国立学校由地方政府投资开办和管理,教学水平较好,其中国立大学和两所联邦理工学院的教学及研究水平是最高的。国立高等学校入学条件高,学生不容易获得入学资格。在瑞士,只有20%的人能上大学,80%的人主要还是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或职业大学,国立学校颁发的文凭都能得到瑞士政府的认可,每年,瑞士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均举行各种劳动技能比赛,成绩显著的学校将获得政府的专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