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海底井塞由表及里
· 在海底装上人类的“眼睛”
· 换个角度审视地球
· 长期蹲点原位分析
· 及早介入国际竞争
· 大洋底下还有“海洋”
· 持续观测动态过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长期蹲点原位分析
从海底“向上看”,可以摆脱从海面“向下看”所受到的海况、供电和信息传送等限制,可以进行长期实时的观测。其实海底观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并不限于地球科学
  地球系统的观测不仅贵在实时,而且有许多内容还必须在原位进行分析。到野外进行现场采样,回室内开展实验分析,这是多少年来地球科学的传统。但是,有许多现象是不能“采样”分析的:热液的温度、pH值,采回来就变了;深海的许多生物,取上来也就死了;甚至沉积物颗粒,本来的团粒,一经采样也就散了,“分析”的结果都不是水层里的真实情况。新的方向是倒过来:不是把样品从海里采回实验室做分析,而是把实验室的仪器投到海里去分析样品。

  例如浮游生物,通常使用浮游网采集,取上后在显微镜下观测鉴定。但是,对细菌之类小于2微米的“微微型”浮游生物,要依靠激光原理用流式细胞计才能统计。近来发明的下潜流式细胞计更进一步,可以不必取上水样,而是直接投入海中作自动的连续测量。再进一步的发展,一是“水下显微镜”,使下潜的细胞计具有呈像功能,依靠光纤将水里的生物图像发回,全面鉴定统计从硅藻到细菌各种不同大小的浮游生物;二是“DNA探针”,放到海里原位测量生物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测定各种浮游生物的丰度,从而发展“微生物海洋学”新学科。

  其实,海底观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并不限于地球科学。海底不但是探测生命起源和极端环境生物学的理想场所,甚至于还是高能物理探测基本粒子的所在。来自宇宙的中微子穿越水层时,会因其产生的μ介子留下光学效应,从而可以在深海追踪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来源。也就是说,科学家可以把海洋当作“天文台”,在海底架起“望远镜”进行追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长期蹲点原位分析 2007-8-30 浙江日报000102007-08-30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