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绿色新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绿色新区
  这里孕育着“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里开创了现代城镇企业制度改革的先风,这里建有“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这里有融山、海、湖为一体的南北湖风景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这里更有着即将建成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绿色新区

  坐落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的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随着大桥通车倒计时的到来,在构筑距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均在1小时内长三角经济圈“市中心”的同时,也承载着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新港·新区·新城”的建设重任。

  近年来,大桥新区在加快开发建设进程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环杭州湾绿色产业基地目标,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加强对节能减排的规划导向、规范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稳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等措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压降、主要污染物削减率等指标完成良好。2007年上半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7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9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41吨,同比下降3.02%。

  抓住重点行业,实行集中电镀。机械标准件行业是海盐经济开发区兼具传统和新兴产业特征的一大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已集聚各类紧固件工业企业53家,2006年工业产值达25亿元。为了实现紧固件制造污水达标排放,开发区从源头控制电镀中心的审批,规定凡是小型电镀中心一律不批建,只上大型电镀中心,实行集中电镀,确保电镀技术处理到位。目前,开发区建有8个大规模的电镀处理中心,为区内所有紧固件企业提供电镀服务,实行环保资源共享。入区企业排放的废、污水经预处理后达接管标准后,接入嘉兴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的污水管网,不向内河排放。2005年,开发区电镀行业率先在嘉兴市淘汰传统的氰化物等有毒电镀液,取而代之的是低害化的先进原料。

  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开展ISO9000和ISO14000认证。其中,海盐汇友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同时,采取措施,鼓励紧固件企业加大酸洗处理设备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手工电镀工艺,全部推行自动化电镀,从源头控制金属废弃物排放。

  造纸是开发区另一主要产业,共有三家较大规模企业。其中,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82亿元,建成一座6条生产线年产255万吨的现代化、科技型的造纸企业,现已建成第一条年产30万吨高强瓦楞纸生产线,第二第45万吨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为了解决污水排放问题,该企业建立了一座日处理3万吨的公用工业用水厂和一座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废水达标进网排放。

  建热电联厂项目,实施集中供热。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既是嘉兴市规划建设的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浙江省规划建设的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海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在今后十五年内,将大力实施滨海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和海河联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内热负荷将猛增,为了提高供热效率,减少小型锅炉煤耗量,开发区未雨绸缪,通过招商引资,以市场化手段发展集中供热,引进了一个热电联产项目——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热电厂,投资4.2亿元兴建了一期42MW的热电厂,下一步还将扩建100MW二期工程。该电厂选用燃烧效率高、可以炉内脱硫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布袋除尘,除尘效率可达到99.9%,除尘后的净化气体含尘浓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热电厂建成后取代了区内小型的、热效率低的锅炉,燃烧效率比小型锅炉高8%左右。

  与此同时,开发区近几年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优势,在区内规划实行集中供热,科学规划建设区内热力管网布局。该热电联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区内企业提供约650吨/小时的蒸汽,可节约煤耗19kg/GJ,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排放11000吨/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开发区围绕机械标准件、新兴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注重上下游配套,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示范性强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构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平台,搭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链。目前,该区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新兴含镍废料处理工程项目,综合回收镍、铜、铬等有价金属,年处理规模达15000吨,解决了区内紧固件行业、化工行业排放的废弃物出路问题,实行了变废为宝。该项目属国家支持鼓励的资源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生产工艺、主要能耗物耗及污染排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生产工艺技术先进,用水部分串级使用,洗涤水大部分循环利用,能耗物耗低,生产产生的排放物以石膏产品形式产出,产生的石膏可以送建材厂生产建材,在区内形成了“紧固件、化工废弃物—萃取—废料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污染。

  严把项目进口关,实行绿色招商。坚持把环保和节能作为引资的重要因素,把环保作为“第一票否决权”,积极吸引科技含量高、环境意识强、资源消耗少的企业,特别是欧美的优质企业或行业领军、技术领先的企业,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区。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项目核准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确保入区企业技术装备、清洁生产、集约利用资源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绿色新区 2007-8-29 浙江日报000122007-08-29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7-08-29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7-08-2900009;浙江日报000122007-08-2900032;浙江日报000122007-08-29000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