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6省市比较:浙江的优势和劣势
· 浙江制造,要走出自己的路径
· 浙江制造,启动“创造引擎”
· 转型发展,需要有多个着力点
· 结构升级,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东部沿海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部沿海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东部沿海这6个省市,不仅地理区位上紧密相联,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最密集地区,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发展方向。

  2006年,东部沿海的这6省市,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62%,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为7.3%,达到制造业大国日本的一半以上。在2006年全国31个省、市、区制造业规模实力排名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依次分列前五位,福建列全国第9位,居河北、河南、辽宁之后。

  2006年,上述6省市以约占全国7%的国土面积、27.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9.1%的GDP、54.4%的财政总收入,制造业功不可没。

  据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将达到22.4%,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国。据此推算,至2020年,沪苏浙闽鲁粤6省市的制造业产值,至少要占到全球的15%,大大超过日本,接近西欧,成为全球制造业比重最高的地区之一。

  东部沿海6省市,不仅制造业规模大、比重高,而且产业集聚度也高,比较优势突出。2005年,6省市制造业列前位的通信电子等10个行业产值,合计已占这些省份制造业总产值的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与韩国、日本等工业化先行国家当初的行业集聚水平亦相等。1990年,韩国制造业前10位行业的产业比重合计为70.7%。

  从产值比重最大的单个行业来看,2005年沿海6省市的通信电子业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为17.3%,高出全国同一数据的4.9个百分点,已达较高集聚水平,远远超过其后的电气机械、纺织、化工、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沿海6省市有90%左右制造业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除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3个行业较弱外,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医药石化等其他27个制造业行业均有优势。

  在制造业产值的空间密度上,东部沿海6省市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沿海6省市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总产值为132553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1981.4万元,高于同是沿海省份的京津冀辽琼2.7倍,高于中部地区10倍多,是西部地区的60多倍。

  当然,这一水平与邻近工业化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05年,韩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为262.5万美元,而沿海6省市2005年仅61.5万美元左右。另按当年汇率价格计算,韩国1990年每平方公里制造业增加值已达65.3万美元。可见当前沿海6省市制造业空间密度只相当于韩国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东部沿海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
2007-8-29 浙江日报000102007-08-2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