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爱心支教,浙大学子的十年接力
· 金华一百年古宅昨毁于大火
· 扮靓校园迎接开学
· “我愿一直扫下去!”
· 李孝文同志逝世
· 悦耳音乐取代商贩吆喝
· 东阳肢残人喜摘全国桂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兴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张永康,11年来坚持义务清扫一座人行桥
“我愿一直扫下去!”
本报记者 陈培华 沈建波 通讯员 金骏
  8月21日早晨,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的百花桥上,77岁的张永康手拿扫帚准时现身,随着有节奏的“沙沙”声,桥面上纸屑、果皮被一扫而空。

  张永康大爷有“洁癖”——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一个烟头、一张废纸,他都会随手捡起。为此,他坚持义务清扫这座曾被垃圾“淹没”的人行桥。没人会想到,他这一扫就是11年,没拿过一分钱的报酬。

  1996年,张永康搬进了新嘉街道的清河小区。隔河相望有一菜市场,为方便居民买菜,修建了一座人行桥——百花桥。但由于桥上常有小贩兜售蔬菜、瓜果,甚至还有在桥上卖甘蔗的,做完生意,从不打扫,一走了之。他们遇上雨天,很容易打滑,许多买菜的老人都不敢过桥,不得不绕道走远路。

  “不能让这便民桥成了摆设呀!”热心的张永康看到后,就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起床,张永康就从家里拿了扫帚、畚箕到桥上清扫起来。桥实在太脏,陈年的泥垢根本扫不干净。张永康拿来铲刀,跪在台阶上,一阶一阶地用刀剔了起来。就这样,总共22级台阶,老张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刮出的垃圾就装了8簸箕。

  晚上,张永康一身臭汗地回到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后就上床休息了。老伴章南宝看到自己新买的畚箕已严重变形,就说了他一句:“哪有像你这样的,贴钱扫桥不说,还把自己累成这样。”

  张永康却乐在其中。一次,老张感冒发烧,没去扫桥,第二天病情却仍不见好转,他在医院打点滴时,心里却想着百花桥:两天没去扫,肯定又变脏了。拔下针头后,他又拿起了扫帚,等把最后一畚箕垃圾倒掉,他才安心地回家休息。

  老伴每天早上都要等张永康扫桥回来后一起吃早饭,有几次,到八点多还不见人影,章南宝就会找去。“看着老头子扫得那么认真,过桥的人都和他打招呼、开玩笑,我也慢慢理解他了。”后来,他们经常“夫唱妇随”一起扫桥。

  刚开始,经常有人问张永康:你拿多少工资啊?桥上的小贩也嫌他多管闲事。老张不争辩,还是默默地扫桥。现在,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小贩也不再乱扔垃圾,还有的用塑料袋把垃圾装起来带走,桥面的保洁工作轻松起来。

  老张还是喜欢到桥上遛遛,每星期清扫一到两次。2001年9月,老张搬出了清河小区,社区居委会主任握着他的手说:“张师傅,真舍不得你走。”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张永康骑了自行车又出现在百花桥上。他乐呵呵地说:“看着大家平平安安过桥,我就开心。只要我拿得起扫帚,就要一直扫下去。”

  张永康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嘉兴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每年都有200多天在义务奉献中度过。参加志愿者协会短短5年间,志愿者登记证就用了整整23本。翻开每一本志愿者登记证,老张都在“服务志向”一栏里工整地写上:热爱公益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我愿一直扫下去!” 本报记者 陈培华 沈建波 通讯员 金骏 2007-8-28 48256F32002924A64825733E0047FFDD[A2-沈建波≈A2-陈培华≈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