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生产的硅电子元器件、有机硅单体等产品,已经占据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眼下,开化县已有单晶硅生产企业16家,有机硅企业20家。年产单晶硅达到了420吨,年产有机硅产品40多种,已经是浙江最大的硅材料产业基地。
“硅谷”的名字由此得来。
以单晶硅、有机硅为主导的生态工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来自衢州市经贸局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开化的硅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7.26亿元,利税总额1.3亿元,在衢州市诸多块状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效益也最好。
“生态立县”不是一句口号。
从县里的干部,到乡镇部门的负责人,县里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由几家硅材料企业的老总主讲,听课的人在下面认真记笔记。培训的结果是,县和乡里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能说出点硅产业的门道来。
与“九五”期末相比,2005年,开化县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7.8 %,万元GDP耗水量下降2.3%,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则下降47.5%。这些指标已达到或接近生态县考核指标。
县长金明希望把这看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他说,开化是欠发达山区,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经济也只能在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他们想做的是,用最小的资源来换取最好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他的观念是,“生态本身是一种资本,拥有生态也就拥有了财富”。
曾经的“铅笔大王”汪昌伟,在这方面感触最深。当年铅笔做得最好的时候,他一年能造出1亿支铅笔,也只有700万元的产值,但要消耗掉3000多立方米的木材。南方已经找不到可供做铅笔的木材了,为了原料的问题,2004年他去东北找原始森林,只有那里面的椴木,才能当做铅笔的原料,但也已经不多了。
生态问题,从那个时候就让汪昌伟碰到了。“木材采伐指标一年比一年少,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高。”到了最后,一支铅笔的利润只有2厘钱。
现在他一年生产70吨太阳能硅片,就能卖出1亿多元钱。全县目前16家铅笔厂的利税收入加起来,还抵不上他一家公司的收益。
现在的开化山林总面积2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4%,位居全国前列,被国家环保总局划定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当地的生态农业也因此有了不小的名气,“我们还是全省首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县生态办的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
他们越来越看重这些“绿色”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