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态“硅谷”走向青山绿水
· “硅谷”反思生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 农民都会算的一笔生态账
· 硅产业生态“富矿”期待发掘
· 低净化成本让企业尽享“生态红利”
· 一个水泥厂的“生态转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农民的想法,也跟国家的技术进步相关
硅产业生态“富矿”期待发掘
  “人类踩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穿的是硅橡胶鞋。”说出这样的话来的,是像徐国六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民。

  现在谈起技术话题来,徐国六已经头头是道。他还知道,在人造卫星上,用的就是砷化钾太阳能电池。尽管他的企业的技术能力目前还不能生产出这样的高端产品,但是徐国六依然很自豪,自己从事的行业,会和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产生关联。

  他现在考虑的,是怎么用技术来让产品增值。

  这一天,他在办公室里送走了来来往往的好几批客商,现在的情形是,买家拎着钱到他这里等货。这个产品的市场潜力,激发了他相当大的创业热情。有了太阳能电池硅片,他还想碰碰集成电路的单晶硅片,徐国六觉得自己还能做的很多。

  他把自己的女儿,送到法国马赛攻读“竞争情报”专业。这在当地的农民企业家当中,也算是一种超前的行为。去年,他刚刚花了1200万元,进口了三台国际上最先进的多线切割机。每公斤原料能比以前多出60片,这就相当于每公斤多产出1500元的效益。

  他还想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在产业链中分享更多的利益。

  徐增宏的下一个目标,也是向硅产业的下游挺进,在这个“富矿”里掘取更大的价值。

  眼下,这些从农家小院里走出来的企业,已经相继与成都的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这些都和县里的设想不谋而合:用科技的驱动力,开发新产品,形成硅产业的集群。同时进一步完善硅产业综合配套,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会让他们,离打造真正的“硅谷”越来越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硅产业生态“富矿”期待发掘 2007-8-28 浙江日报000102007-08-28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