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生态“硅谷”走向青山绿水
· “硅谷”反思生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 农民都会算的一笔生态账
· 硅产业生态“富矿”期待发掘
· 低净化成本让企业尽享“生态红利”
· 一个水泥厂的“生态转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告别粉尘,突然发现离环保概念这么近
一个水泥厂的“生态转身”
  每个月的收入更高了,不是让工人郑建法最高兴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工作环境。告别了工作多年的水泥厂,他的脸色也红润了许多。这样炎热的天气,他天天都能在空调房里上班,远离了呛人的粉尘。

  郑建法现在上班的地方,是开化县硅宏电子材料科技公司,这个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

  水泥厂最大的污染是粉尘污染,即便是花了几十万元安装了除尘器之后,效果也不好。迫于环保的压力,厂长徐增宏想到了转产。

  他和妻子童秋仙花了大半年时间,考察新产品。从脱水蔬菜到塑料餐具,直到发现了单晶硅产品这个“富矿”。直到现在,他还在庆幸这个决定,从事这个行业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它的巨大潜力。

  徐增宏的公司生产的单晶硅片,可以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用这种电池,就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是眼下最火的绿色能源产品,“最宽泛的应用是,在欧美国家迅速兴起的太阳能储电站”。如果是空间利用太阳能级的硅晶片,就会被应用于航天、航空、气象卫星等领域。

  徐增宏自己也没有料到,他会突然离环保概念如此接近。

  以前办水泥厂,徐增宏打交道最多的是环保部门的干部,不是来检查,就是通知他某项排放指标超标,整天陪着笑脸,还为周边居民侧目。现在,他不仅没有再污染环境,还分享着生态带来的“红利”。

  2004年末,徐增宏购进了第一台电子炼化炉之后,加工硅片的炉子就一增再增,到今年已经扩充到了8台。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急剧提高,世界各地开发太阳能的产业爆发性增长,这一趋势触动了这个浙西小城的神经。这里的众多企业主和周围的老百姓,正在开始享受到硅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个水泥厂的“生态转身” 2007-8-28 48256F32002924A64825733F003E6966[A1-蒋蕴≈A5-齐忠伟≈B1-余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