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星星吧”里一起数星星
· 长兴农家:摸索在“城乡通道”
· 密林深处的“上海村落”
· 白发老人走出来的“城乡通道”
· 山野“土货”的身份转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山野“土货”的身份转变
  每天早上,顾渚村陆羽山庄附近的马路两旁,附近村庄的农民都集中过来销售农产品,等候上海客人的挑选。农用车、大巴士来来往往,7时左右的高峰时段,还会出现局部的堵车现象。

  顾渚盛产野生猕猴桃、杨梅和水蜜桃等水果,原本除了自家吃一些,其余都烂在山头,现在却供不应求。用祁煜良的话说,“山还是那片山,果还是那些果,只是思路一变,销路就完全不同了。”

  在顾渚村,农家地里种的还是原来那些蔬菜、庄稼,家里养的也是原来的鸡鸭家禽。但是,自从“引进”了大批的上海老人,这些“土货”的身份变了:原来自己消费,那是产品;现在拿来招待游客,或者卖给上海人,那是商品。

  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在这“惊险的一跃”中,顾渚村的这些“土货”的价值已经截然不同。

  以农家乐招待客人的招牌菜笋干和土鸡为例,以往利润多在商贩手中,如今却能丰盈农民的“腰包”。今年,顾渚村的接待量预计要超过50万人次,以每10人吃一只鸡、带走一只鸡、每只鸡挣5元来保守估算,就将给村民带来50万元的收入。

  据统计,2006年,农家乐给顾渚村民带来的人均收益为8508元。单单住宿和餐饮,村民人均增收1800多元。

  在兴办农家乐之前,顾渚几乎见不着私家车。现在,这个只有2500常住人口的村庄,村里拥有大巴旅游车10辆,小巴士加自备车有30多辆,轿车也已超过20辆。

  村里的年轻人,也渐渐多起来。祁煜良说,农家乐的兴办,提升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关联度,也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更加广阔。

  位于村北、邻近霸王潭景区的“元弟清风农家乐”,由于环境清幽吸引了众多老人。在27岁的负责人周建花看来,为入住老人提供些服务,要比之前的外出打工轻松不少。

  更重要的是,目前父母和她三人共同经营“农家乐”,消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在创业同时,父母有人照顾,5岁的小女儿,也不再是日夜思念妈妈的“留守儿童”。

  “第三产业原本就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湖州市市长马以认为,顾渚开发“老人乐园”,能够使农民“就近就业,亦商亦农,农时务农,闲时经商,进退自如”。

  据有关专家测算,在城市中安置一个劳动力需要4万至5万元,而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化解老龄化日趋严重给“大上海”带来潜在压力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就地转产”提供了“主渠道”和“蓄水池”——这也许是农家乐给顾渚带来的最大收获。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山野“土货”的身份转变 2007-8-27 浙江日报000102007-08-27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