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8月24日讯(通讯员 方家淦 记者 戴睿云)因为记载了南宋德寿宫历史的梅石碑,杭城有了梅花碑这一地名。地名沿用至今,但碑石却早已不存——这一令人扼腕的遗憾即将成为历史。今天,记者从杭州上城区建设局获悉:梅石碑的恢复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据了解,恢复后的梅石碑将安置于现在的梅石园内。
据记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禅位,并移居新落成的德寿宫。当时,宫内后圃有苔梅一株,自宋至明枝干繁茂;又有嶙峋剔透的芙蓉石一座,出土一丈有余。芙蓉石和苔梅被刻上了石碑,前者出自明代浙派画家领军人物蓝瑛之手,后者为清初孙杕(与“大”同音)所添。清代乾隆帝对梅石碑青睐有加,当时,芙蓉石还在,但宋梅早已枯萎,石碑也已断残。深知皇上对芙蓉石和梅石碑钟爱之情的地方官吏,在此后用舟船将芙蓉石移送京师。梅石碑于乾隆三十年冬摩制两块,一块被送到圆明园,另一块则被驿送到杭州以存旧迹。
1988年,上城区人民政府斥资100万元建成梅石园,恢复了梅石碑景观。因摩制留杭的碑石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消失,该区有关部门为了觅得梅石碑的真容以便复制,还在此前专门派人赴京寻找梅石碑下落,可惜最终未能如愿。
经过多方努力,近年终于找到了杭州历史学会丁云川先生捐献的原碑拓本。目前,在杭州碑林文保所的大力支持下,印章辨认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不久即可开始碑石的镌刻工作。